花中四君子·千古幽贞是此花

小朋友们好,我们这周继续学习跟“花中四君子”有关的诗。我们知道了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梅是指梅花,我们已经背了5首跟梅花有关的诗词;兰,就是兰花,它象征着高雅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怀。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有关兰花的诗。

兰花幽贞,被人称为君子,还有一种兰花就叫君子兰,然而能成为兰花的君子不多,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算得上一个;但是成不了兰花,喜欢兰花的人却很多。遇见兰花,就如同遇见仙人,让洁净的人更加洁净,所以留下来的兰花诗,都是语言幽贞,心思端正,不敢有半分怠慢。连孔子都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意思就是,常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散满芝兰香气的屋子里一样。

那么,为什么说屈原是一位像兰花一样的君子呢?屈原和兰花的情缘,小朋友们知道吗?我再来说一下屈原和兰花娘娘的美好传说吧。大家还记得以前背的《朝代歌》吗?其中有一句叫“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屈原就生活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有7个强大的国家,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和秦。屈原是楚国人,据说做过三闾大夫。

在楚怀王年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他回到了家乡归州,就是现在湖北省的秭归县。

屈原回乡之后,在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屈原正在讲课,于是从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知道屈原平时喜爱兰花,临走时,就特意施展法术,将屈原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

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者是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景,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的泪流满面!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原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出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足有几十株。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

大家喜出望外,一起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令人奇怪的是,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就生根,第二天便抽芽,第三天就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啊,每一株又发出一大蓬。屈原于是率领学生们在小溪边和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的老农欣喜的说:“们这里12亩称为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啦,我们这山乡啊,真该改名叫芝兰乡。”

随后,兰花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从六畹逐渐扩展到了9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做了九畹溪。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胜似一年,醉人的芳香弥漫了整个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香满半个楚天,太夸张了?其实这是一种美好的传说,寄托着大家对屈原的美好情感。终于,乘着一叶扁舟,带着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又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的五月,九畹溪畔、兰芝乡里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而死,只留下阵阵的暗香,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果然几天之后,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一天,屈原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纷纷悼念屈原,屈大夫的学堂被改建成芝兰庙,广种兰草,永久的纪念屈原,后世更把屈原尊为兰花花神。

目前,在台湾彰化市,有一个屈家村,住了屈忠基等30多户近百位屈原后代。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喜欢种养兰花。两千多年过去,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行一直一代一代传下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兰花的诗,是清朝诗人郑燮写的,郑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我先来读一下这首《高山幽兰》。

《高山幽兰》(清·郑燮)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特别的是,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板桥画的兰很有特色,小朋友有机会可以找几幅郑板桥的画欣赏一下。他写了很多咏兰的诗,《高山幽兰》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的意思是:

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很多文人都写过咏兰花的诗,大文豪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也写了好几首,以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去接触、了解一下。

二、《小雪》(唐·戴叔伦)

今天是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当然,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并不是说小雪这一天一定会下雪,“小雪”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戴叔伦写的《小雪》。

《小雪》(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是唐朝诗人,生活在盛唐到中唐的过渡时期。他一生光明磊落,潇洒落拓,却在晚年的时候任抚州刺史时被小人诬告,仕途出现劫难,他虽有鸿鹄之志,却飘零红尘。

晚年的戴叔伦流离漂泊,孤苦寂寞,在兵荒马乱、卖官鬻爵的年代里,他为百姓谋福祉的政治抱负还是没有能够得到展现,始终是落得如雪花漂泊江湖,晚景不好。

在古代,百姓们把小雪节气分为三侯。一候“虹藏不见”,随着雨水的减少,天气的变冷,彩虹就看不到了,所以小朋友们在冬天是很少看到彩虹的;二候“天气上升”,古人看重阴阳之说,小雪节气天空的阳气上升,地气下降,阴阳时序颠倒,致使万物失去了生机。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节气的到来,农民结束了农事活动,万物萧条苍凉,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腌菜过冬。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寒地冻的刺骨之冷开始有展露的迹象,比如这两天的上海,又下下雨又刮风,冷飕飕的。但此时降雪量不大,也不是十分的凛冽寒冷,所以称之为小雪。诗人在戴叔伦这首诗的前两句说“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林峦就是指山林。这两句是说旋转在空中的雪花随着寒风飘舞,舞姿很美,让人白看不厌,尤其是少许轻柔的雪花慢慢地落在树枝和山峦上,就像给大地船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这种情景是很美的,小雪花满天,来岁定丰年。但是这雪不能下得太大,太大了就漫山遍野的积雪,人的生活就有问题了,诗人这是为生计发愁呢。

在小雪节气到来时,古人还有窖冰的习俗。窖冰又称敲冰、纳冰、或藏冰,是说在冰天雪地的时候,将那些凝成柱状的冰雪敲碎后,藏在冰窖中,等到炎热的夏天来时,拿出来消暑、降温、冷饮。在周朝,还专门设置官员负责掌管冬日冬日窖冰的事,官名就叫“凌人”,凌寒独自开的“凌”,小朋友知道一下就行。但也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要窖冰,这个窖冰的习俗只是流传与宫廷贵族中。有时候我们看清朝宫廷剧,就是夏天拿冰消暑的剧情。

在回头看戴叔伦这首诗的后两句,“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这个愁人就是指诗人自己。他说自己孤独寂寞地坐在书窗前,为生计发愁,仿佛屋外片片落下的飞雪也带来一片严寒。刚才我们讲了,晚年的戴叔伦飘零不定,生活也不是太好,所以他这是用飞舞的雪花来暗喻自己寂寥漂泊的时光。

这首诗写得很美,不过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悲愁。整首诗的意思是说:窗外随风飞舞的雪花百看不厌,下大了以后还可以让连树林和山峦都看不见。正在为生计发愁的我此刻坐在书房的窗前,仿佛连窗外飞来一片雪花也带进来一片严寒。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尽量争取把它背会哈。

本子主题:花中四君子·此是幽贞一种兰

11/29日打卡(①②任选一首背会,③可仅背前四句,有余力者可全部背会)

①《高山幽兰》(清·郑燮)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②《小雪》(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③《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