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七

《离骚》在我国诗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离骚》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和《小雅》“怨诽而不乱”的优点,因此,太史公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为我国诗史上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离骚》,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

所谓“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确实是“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离骚》)。

在中国的诗人之中,有些人是十分旷达的,像苏东坡就属于这一类。他遭到打击和贬谪的时候他说什么?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一类诗人,他们看任何问题都保持着一种历史的眼光和通达的态度,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总是能够自己从精神上解脱出来。

可是还有一类诗人与此相反,他们宁可忍受痛苦也不肯放弃,明知无济于事也要坚持。

他们说,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他们说,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你在用情的态度上固执到极点,那种执着使人感动,使人无可奈何,同时也使人肃然起敬。

如果对这两类诗人追根寻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前一类诗人用情的态度,可以说是出自《庄子》,后一类诗人用情的态度则可以出自《离骚》。

今日小记:

《离骚》的影响深远。屈原细腻的内心世界借助意象物象,诉诸于文字,给我们留下永恒的美丽。

就是念念它们,都会觉得被一股芳香萦绕,千古的芬芳。真想不通,古时候哪里来的这么多生僻字,屈原还能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哎,,Ծ^Ծ,,果然古人的智慧深不可测啊……

屈原真有才华。但是,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做人会做事。因为修心养性读书有成的人都有一颗特别执着的心,个性要么倔强到底,不肯妥协;要么不懂人情世故,不知用什么方法与这个世界相处。能够成功的人,都是内方外圆,用入世的心做事,用出世的心做人,洞明世事不简单。屈原就是吃了这个不通人情的亏。然而也成就了他一世芳名。他的执着,他的至死不悔,他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美丽了这个世界。他是世界上独特的艺术家。艺术家总是不同于常人的。

我其实更喜欢《庄子》的思想。洒脱自在风趣幽默。这样的人生更好玩。例如苏轼,既能写诗作词,又是烹饪发烧友,还很有情趣……乐观豁达,满满阳光。这种心态更能把握住快乐的人生。

我们来这一趟,就没打算活着回去。除了快乐,还能有更好的追求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