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齡理財奉天

有關熊希齡的江湖“諧聞”不少。

比如他66歲時迎娶33歲的“海歸”毛彥文。

那是1935年從政界到新聞界的轟動全國的大事。

惹得報端狂刊打趣調皮讀之噴飯的賀聯。

有一聯寫得甚是街巷傳頌:

熊希齡,雄心不死
毛彥文,茅塞頓開

這“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北洋總理,咋成奉天理財高手?

熊希齡是誰?

奉天史料幾乎忽略了這個“奇人”。

老瀋陽人也沒聽誰說起過他啊!

這位從湘西鳳凰縣走出來的才子,還真是歷經奉天磨礪而晉身總理。

他也曾爲唐紹儀內閣的財政總長。

雖任職短暫可確因善舞財經而成一國財神。

熊希齡是個“天才”,25歲便進士及第。

自少年便對東北問題有自己的分析與判斷,

眼界與見解令湖南學政張亨嘉擊節讚賞。

戊戌之年,與他譚嗣同等湘籍志士同時應光緒之詣赴京維新,譚等遭變就義。

熊卻因赴京途中驟病未能到京而倖免於難。

卻受“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的懲處。

本邦爲官人脈至重,成功常賴有關鍵人物的提攜。

他35歲時遇到了識才敢用的趙爾巽。

沒有趙爾巽的賞識提拔,熊希齡斷難有後來赫赫通暢的宦途。

1903年3月,趙到湖南充任巡撫之職,下車伊始就把辦新教育作爲第一急務。

熊希齡起草了有關稟稿與章程上呈趙爾巽。

趙批閱後大爲讚賞飭即“妥議照辦”。

湘省按地域設三路師範學堂。熊雖爲“革員”身份,卻是幕後籌畫者。

經悉心考察趙爾巽覺得熊希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1903年底,趙冒死上折:湘省用人,熊是幹才廢棄可惜。

清廷推新政正熾,希齡因此重獲政治自由。

趙委任熊希齡爲西路師範學堂監督,他算是正式復出東山。

1905年5月,趙被調任盛京將軍,奉天把兩人命運聯在了一起。

趙爾巽也不愧爲一代開明務實的疆吏。

其爲能臣不僅僅在慧眼,更在膽略與氣魄。

20世紀初中國風雲激盪,地方佼佼者無一不以人才爲重。

熊希齡後來回憶:“齡弟不才,受知實深”,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唯楚有才,於斯爲盛。本邦近代湘人英傑輩出,希齡果不負所望。


1903年4月,侵駐奉天俄軍拒不撒兵,希齡即擬出抵制強俄六項主張和綢繆內政方案。

1904年秋,他去日本考察值日俄戰爭在奉天相持。

希齡洞察日朝野對滿洲的覬覦,十分着急。認爲此“我國目前安危存亡之一大關鍵”。

他上書趙爾巽請代奏朝廷,務必對日俄戰後的議和外交高度重視。

建議清廷“調查日本各學人處分滿州之論說,上贊廟謨,下固衆志,一旦開列國會議,得以從容操縱不致茫無把握。”

應該說,趙爾巽能封疆東北,與這些邊情之策不無關係。

希齡“深諳外情,才堪大用”,其能力遠不止教育、實業。

一向不拘一格用人的趙爾巽,豈能放過這麼出色的幫手?

趙再次上折“俯念邊事需オ,准將已革翰林院庶吉士開復原官,發交奴才差遣委用”。

清廷降旨準請後,趙爾巽即電告希齡,請他同去遼東。

如此知遇希齡又怎不急思報效?

無奈就在此時清廷又令其隨端方充任五大臣出洋考察參贊。

臨行希齡前往奉天,趙帥面授其在海外對奉天實業教育等關注點。

1906年7月熊希齡回國,9月,趙委他任奉天農工商局局長。

戰後奉省百廢待興,熊希齡提出振興方案。

先制訂了《大概章程》構建一套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

接着根據出洋考察情況結合奉省實際,草擬出《奉天農工商局振興實業大綱》。

還擬訂《奉天農工商局應興應改革事宜請折》,設計了實施計劃。

清廷龍興東北,庚子之變這裏卻汲汲可危。

日、俄憑地緣之便盡呈獨吞之態,美、英、法、德亦不甘人後頻頻插手。

原本邊陲寒荒人煙稀少之地,不得不在羣狼環伺之下頑強圖起。

趙爾巽與熊希齡都清楚:再落後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熊向趙書陳了奉天財政、林政、開遼河、設學堂的種種辦法。

20世紀初葉大量日俄移民已湧入東北。

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宣稱:“今後日本移民當集中於滿韓,此政策與吾國有關係至切之利害。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熊希齡根據日本移民動向遞交了《東三省移民開墾意見書》。

移民實邊振興各業救危救急引廣泛重視。

他還結合奉省實際擬定辦銀行、開交通、置郵遞、建墾局等數十條措施。

到1910年時,奉省人口達千萬,爲十年後崛起夯牢底盤。

光緒三十一年(1905)11月,趙爾巽創建奉天官銀號。

銀行一誕生就是官商合營的混合所有體制。

熊希齡建議吸納商業資本及商業管理。

從商股選任總商、副商及專職會計管理日常業務,克除官營之弊。

奉天官銀號爲奉天最早的有貨幣發行權的新式銀行。

印發東錢票、銀兩票等地方法制貨幣。

奉天市面交易和支付多用東錢,金融爲奉天經濟注入血液。

東三省林、礦之盛甲於全球。”銀行資本則可助力次第伐採、礦產開發。

同時,有利於抵制日、俄以資金的要挾。

接任趙爾巽的徐世昌認爲:此“三省金融之牛耳”,對東省國計民生關係重大。

實業爲興邊之本,實業的基礎交通、通訊等都有賴金融的支持。

新知既開民蔽既去,實業現蒸蒸日上之勢。

熊希齡理財得法,至趙爾巽離任餘金六百萬兩。

奉天新政在全國呈現勃勃生機。

1907年4月,東省改制,盛京將軍改爲東三省總督,清廷授職徐世昌。

此時,趙爾巽授職四川總督。

正當趙爾巽即將離奉時,熊希齡正奉趙之命在日本考察河務及教育。

本應隨君報知遇,哪料造化另安排。

憑望國家圖富強的理想,懷報答提攜知遇之恩,熊希齡爲奉省盡心盡力。

當然,熊希齡到奉天也爲自己開闢了一個更爲廣闊的天地。

他在處理財政、實業、墾殖、外交諸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實踐。

因此纔有1907年5月,他上書載澤專論財政問題,博得青睞委以重任。

他終成名聞遐爾的理財能手、實業家、鹽政專家、幣制專家。

1909年4月,由載澤奏請,清廷恩賞熊希齡四品卿銜,派充東三省清理財政正監理官。

不到兩年又回到自己傾注心血的奉天。

他除擔任財政監理官外還任奉天鹽運使。

也許是命運刻意安排,1911年4月趙爾巽再返東三省任總督。

趙奏保希齡兼任東省屯墾局會辦和奉天造幣廠總辦。

三年時間熊希齡經歷了財政、鹽運、制幣等多方面歷練,

從一個引人矚目的才子,成爲名重一時的理財能手。

振興東北,廣納移民,減輕釐稅,扶其成立輕其成本,抵制外貨,爭竟列國。

熊希齡踏踏實實構築起奉省財政基礎。

一一改變賬房舊習,聘設獨立的會計制;

一一主張用財,惟用得當,盡主官之責;

一一劃分國稅地方稅,制定兩稅改良辦法;

一一制定奉天財政預算決算制度;

其提出的財政改革議案多達十二個,多教都對後世影響深遠。

如果沒有趙的獨具慧眼與開明,熊就不可能展露其出衆的本領,爲世人眠目,

最後成長爲一位對歷史頗具影響的人物。

惺惺惜惺惺才華過人的智者,相互相賞。

清末新政十年措施頻出,能臣不絕,可仍未能挽救大清帝國。

一個將崩潰的歷史大勢,沒有誰阻擋得了。

熊希齡的選擇是成爲天朝的摧毀者。


參考文獻

《熊希齡集》、《熊希齡一一從國務總理到愛國慈善家》、《熊希齡傳》、《東方雜誌》、《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申報》、《盛京時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