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中街跑過日本的小火車嗎?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張瀋陽中街老照片,

鼓樓,小鐵道、繁華的商業字號鱗次櫛比。

照片是位英國人拍攝於奉天四平街(中街),時間是1906年9月。

那條小鐵道是馬拉鐵道的軌道嗎?不是!

1906年瀋陽還沒馬拉鐵道呢!

這是一段短暫而奇特的歷史⋯⋯


瀋陽人最早見到火車是1900年,俄國將鐵路修到瀋陽。

沙俄東清鐵路貫穿東北,軌距爲1524毫米,人高馬大的俄人火車也比別的地方要寬大。

此時,由英國人幫助建的京奉鐵路(北京~奉天)也快到新民了,軌距1435mm,稱標準軌距。

其實,日本早期的鐵路是由英國人壟斷的。

1872年10月,日本第一條鐵路在東京新橋站舉行通車儀式,

明治天皇還登車跑一趟,司機都是英國人,日本人只能當司爐。

該條全長29公里的鐵路採用英人推薦的窄軌,軌距3英尺6英寸(1067mm)。

軌距是成本與實用的妥協。日本地狹窄財匱,窄軌是不得已的選擇。

巖倉具視、大隈重信、伊藤博文等政要,因依靠英國而被舉國大罵爲“賣國奴”。

日本傾舉國之力推動鐵道工業化,1894年全國鐵路達兩千公里。

1904年2月,日本與俄國爲爭奪在中國東北的權益,不惜舉債一戰。

爲贏得戰爭,日本政府便決定改修佔領區內的中東鐵路以資戰備利用,

1904年5月25日,日本設立特別部隊“野戰鐵道提理部”。

陸軍少將大澤界雄擔任提理,陸軍工兵大佐武內擔任副提理。該部以陸軍爲中心下轄運輸班、建築班,工場班、材料廠若干,總計約三千人。

戰爭中中東鐵路受到了戰火毀壞,俄軍將機車和完好車輛開往北方,

日軍只能依靠靠人力推動俄軍遺棄的車皮運送輜重。

鐵道提理部迅速修復鐵路,改變軌道寬度以適應從日本國內運來的機車。

當然,也鋪設了大量戰爭臨用的窄軌鐵路。

戰後日本接收了沙俄中東鐵路長春以南滿鐵路及其權益。

野戰鐵道提理部最早染指中國東北鐵路,除了軍事運輸,也開始了奉天以南的客貨運輸。

野戰鐵道提理部是日軍侵佔東北的急先鋒,

它爲後來的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做了組織和物質準備。


上面照片拍攝於1905年,看旁邊的奉天婦女,幾乎比日本兵高一頭。

一百多年前的日本人個子短小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蕞爾小國”熱衷於小鐵路也有身高的原因。

日本當年爲此出臺了“輕便鐵路法”,小鐵路小火車普及全國。

遼東日俄戰爭中,日本幾乎在每個佔領城市如安東、本溪、鐵嶺等都建窄軌鐵道。

多數用於日軍運輸糧草軍需,動力上也多爲人力、畜力。

1904年8月,鐵道提理部修建從安東(丹東)到奉天(瀋陽)的軍用鐵路。

這條經由鳳城、本溪橋頭至瀋陽的鐵路動力採用小蒸汽機車,全程是單線。

甲午戰爭後日本控制了朝鮮,鐵路從丹東那邊鋪過來既能運兵又能運糧草。

10月,日本爲與俄爭奪奉天,於新民至奉天(皇姑屯)鋪設窄軌鐵路。

日本窄軌後來雖引發改軌紛爭,但在當時確實實現了最快速鋪設、最便捷運送兵糧輜重。日本人也嚐到了甜頭。。

其後,滿鐵首位總裁後藤新平寫信抱怨安奉鐵路:“此線不利於改爲複線。此線永遠不能避免巨大虧損”⋯⋯

其實,日本建安奉鐵路的心機是很毒、很深的。

以前,日本出兵中國東北必須走海路到大連或營口登陸。

自日本控制朝鮮後,可跨日本海經安奉鐵路直達東北腹地。

他們將滿蒙視做自己的生命線:這條鐵路不僅能運兵運糧,反過來還可以加強對朝鮮的統治。

按中日約定,日俄戰後軍用臨時鐵路皆應拆除。

事後證明,日人費盡心機在談判中力保不拆除安奉鐵路。

1905年6月,野戰鐵道提理部在今瀋陽站西側建成裝備現代機器的修火車機車的奉天機關區,

同年,又在瀋陽老“十間房”地區修築了一條從火車站到小西邊門的馬路(今市府大路)。

1905年9月5日,筋疲力盡的日俄雙方在美國的斡旋下籤訂《朴茨茅斯條約》,11月25日,《朴茨茅斯條約》正式生效,日俄戰爭結束。

12月22日,日本同清廷籤《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迫使清政府承允日本繼續經營安奉鐵路十五年。

日本人煞費苦心修築的安奉鐵路,這回終於得手了。


《瀋陽百詠》有詩句:“樓南九月上新糧,買賣爭論價短長。”

這是說盛京城的糧市位於鼓樓南街,上新糧時洽談生意尤爲火爆。

這條從中街穿小西邊門的小鐵道是日本軍需糧秣通道。

日人在瀋陽擅自修鐵路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

由於處於戰爭狀態,清政府無從置喙也暫時無法收回主權。

1905年奉天處於日本在大南門裏成立的軍政署統治下。

日《満洲軍政史》載,1905年3月11日奉天會戰結束,日軍在大南門裏設立軍政署。最初隸屬於滿洲軍總司令部,11月25日後隸屬關東都督府。

此軍政合一的軍政署於1906年8月1日撤廢。

日本人的兵營設在城西西塔附近,輕便鐵路(今市府大路同線)保證軍需和軍政署的聯繫。

建在中街上的小鐵路長4600多米,卻不是1067mm軌距,而是762mm軌距。

這種輕便鐵道能用蒸汽小火車牽引,也可用馬拉動,利用人力推則稱“手押式”。

鐵軌上置的四輪子平板車,日本人叫“臺車”。兩個勞力可推動500多公斤的貨物。

當時中街寬度僅三丈多寬,窄軌勉強算安全可行的方式。

有學者研究:中街小鐵道1906年1月開辦民用客貨運輸業務。

中街小鐵路戰後多處於閒置狀態,日人一直在想辦法讓它運行起來。

戰時軍用戰後轉用於殖民統治。日人在奉天的郵局、電話等都是這個套路。

直到1907年4月1日軍方將鐵路事物轉交“滿鐵”前,鐵路運輸都是由提調部負責。

不過,所謂的民用客貨營運可能只是日本人的構想,並沒能實現。

清廷對日本的戰爭善後交涉談判從1905年已經開始。

臨時軍用鐵路或由清廷贖購(新民到奉天線),或必須直接拆除,

更何況,這是條橫穿陪都城的鐵路!


1905年6月23日,戶部尚書趙爾巽到奉天履新盛京將軍。

大戰後的奉天千瘡百孔,趙爾巽主責就是解決這些善後問題。

動身前趙爾巽已提出鐵路自辦、郵政交回、加緊撤兵等18項主張,涵蓋了軍政、經濟、礦產等方面必須收回的主權。

但日本方面不惜侵害中國主權,千萬百計放大自己的利益。鐵道提理部籌劃,將這條穿瀋陽城的小鐵道投入到商業運營。

他們設計鐵路首站位於奉天停車場,就是俄人的謀克敦車站,在今天老道口南側,

以此向東依次設立小西邊門、小西城門、小東城門、小東邊門共五站。而且,設計好了不同站點運輸貨物的價格表。

1906年8月,野戰鐵道提理部尚從瀋陽向日本本土發信息,就營運向日商推廣。

然而,就在日方緊鑼密鼓地謀劃中,小鐵道命運戛然然而止。

奉天老城區是大清龍興之地的核心,陪都重地絕不會允許日本人染指。奉天交涉總局不停地照會日方:儘快拆除奉省各地軍用輕便鐵路。

那麼,中街小鐵道是什麼時候拆的呢?

1906年趙爾巽奏請修築中街三丈五尺寬的石子路,這應該與小鐵道的拆除同步。

從當年9月拍攝的中街照片看到:原商業街兩側排水溝已經挖掘,這應是趙爾巽中街修路的開始。

中街新石子路由日商飯冡工程局承包,耗資38萬現小洋。這對當時的奉天是天文數字。

趙爾巽留守陪都善後,收回主權爲第一要務。可奉天十年三遭兵燹,創深傷重,稅收全無。清廷除要求各省支持外已拿不出一分錢。

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言:“奉省舉辦善後事宜需款甚巨。”直隸也籌資20萬兩援借奉天。

奉省善後開辦經費,都是向各大疆吏一萬兩二萬兩借來的,每一筆趙爾巽都要親筆寫信殷勤肯求。

奉天舉巨資築路中街,除爲振興商業,更應是爲拔掉日本人插在陪都城中的釘子。

1906年12月,日本大倉組等財閥通過日本駐奉總領事館向奉天提交照會,要求按日本商法開辦馬車鐵道株式會社,遭到奉天當局的拒絕。

雖然次年9月奉天商會與日商達成協議,但馬拉鐵路與中街輕便小鐵路沒一毛錢關係,

瀋陽馬拉鐵道爲內嵌式鋪設,且軌距明顯寬於中街小鐵道。車輛、軌道均爲1903年東京淘汰下的二手舊物。

奉天方面致力於切除日本軍方設施,防止日方藉口派兵護路而喪失更多主權。

中街小鐵路短暫存在幾個月,就在奉省努力下拆除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