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功題字被換成印刷體,是真有錯字,還是鬧了烏龍?

前幾日去潘家園閒逛,在舊書攤上看到一份1989年出版的《陝西廣播電視報》,報紙的報頭筆畫清勁、結構清秀又簡單易讀,一看就是啓功先生的墨寶。這讓我不禁好奇這報紙與啓功的淵源,回家之後上網查詢,原來《陝西廣播電視報》1955年就創刊了,是我國最早的報紙之一,期間經歷了十年停刊,一直到1979年才重新發行,而從那時起,報紙的報頭便是啓功先生所題的了。

可是我在搜索時發現,這份報紙的報頭後來卻變成了印刷體,這讓我不禁疑惑,啓功先生題寫的報頭即美觀又易懂,爲什麼會被更換呢?隨着我的深入瞭解,終於發現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是有不少讀者認爲啓功先生把廣播的“播”字寫錯了,向報社寫信要求更正,報社爲了避免麻煩才改成了後來的印刷體。作爲一家開辦多年的專業報社,當然不會讓自己的報紙中出現錯別字,那麼啓功題寫的報頭真的是錯別字嗎?

如果按照字典中的寫法,“播”的右半邊確實應該是番,可啓功先生的寫法也並不是隨便寫錯的,同樣是有依據。如果你臨寫過柳公權的《玄祕塔碑》或者歐陽詢的《黃埔誕碑》等經典字帖的話,你一定對這種寫法不陌生,這種“播”的寫法在很多經典字帖中都出現過,可以說非常的常見。

啓功先生所題寫的報頭,在對書法有所研究或者對古籍有所研究的朋友眼中可能並不算錯字,可是對於沒有接觸過書法,沒有見過這種寫法的朋友來說,卻又是實實在在的“錯別字”。這些讀者看到了這個報頭難免會質疑報紙的專業性,向報社提意見。我相信《陝西廣播電視報》一定也是因此才忍痛將啓功先生的題字更換爲印刷體,這雖然犧牲了一些報紙的美觀性和藝術性,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舉措。

在這次“錯字”風波中,啓功先生沒有錯,指出錯誤的讀者也沒有錯,這完全是鬧了一場烏龍,卻也是各種文化衝擊下的無奈。這讓我不禁想起近日網上討論火熱的山東博物館題字事件,同樣是題字,他們的遭遇也有所相似,郭沫若的題字到底要不要換掉,到如今都沒有一個定論。這種問題以後一定還會出現,那麼難道要把這些沒有“錯”卻不能被所有人認可的東西全部換掉嗎?若是真的這麼做了,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定是巨大的損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