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時間管理,就是“活在未來”

今天想覆盤一下昨天參加弘丹寫作學院直播課的感想。

昨天的主題是“活在未來”,就是說我們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把自己的眼光望向遠處,把時間線拉長。當下的任何事情,都與未來自己的狀態息息相關,這樣纔會爲每件事賦予意義,讓自己從當下的困難中抽離,找到更大的動力去做好每一個當下的動作。

把現在當做對未來的投資,時間和付出都變得不再乏味。這讓我想到了弘丹老師出版的第一本書《時間的格局》,就是在講能夠站在時間更遠處的人,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如何讓時間爲我所用呢?

1、變紅燈思維爲綠燈思維。

當我們接觸到新知識的時候,紅燈思維的人,只會認可與自己觀點相同的內容,學習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多半是爲了印證自己的觀點,他們會條件反射地去排斥絕對新鮮或者自己不認可的知識。而綠燈思維的人,有一種信念,他們相信不知道、不贊同的觀點來源於自己的侷限性,去更多地學習和接觸,一定會對自己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這就讓綠燈思維的人不會浪費付出的學習時間,他們會比紅燈思維的人真正吸納到更多的東西,成長自然也就更多地發生在綠燈思維的人身上。

2、瞭解自己的時間。

時間管理不是在管理時間,而是管理自己運用時間的能力。首先我們要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哪裏,纔能有的放矢地去調整對時間的掌控。

我們可以把時間簡單分爲4個類別,分別是投資時間、固定時間、睡眠時間和消耗時間。

當我們分別統計出自己一段時間4類時間的使用比例,就會清楚地瞭解到,我們的現狀爲什麼會發生,很多困惑會不攻自破。

如果你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投資時間中,比如學習、健身、練字、寫作等等,那麼你的明天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長;如果你的時間都用在了固定時間中,像家務、通勤、洗漱這類沒有太多增值的時間上,那麼你的碌碌無爲就成爲了一種必然,不必抱怨或者不幹,因爲你的時間投入在這些平庸的瑣事上,自然形成了平庸的現狀;特別是消耗時間過多的人,你的種種不如意,就可以理解爲是自己一手創造,自我滿足的結果。

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固定時間和消耗時間儘量多地轉化爲投資時間,比如上下班路上看書或者聽課,看電視的消耗時間伴隨原地跑步或者拉伸運動。讓一份時間,發揮兩種作用,就能在沒有心裏損失的情況下,提升時間賦予我們的能量。

當然,如果你能把消耗時間,轉變爲專注的投資時間,那麼一個人的進步就會更快更顯著。

3、把時間拉長,把行動縮小

很多時候,我們期待遠方的時候,當下的動作就會變形。急迫是堅持下去的破壞性因素。

《微習慣》一書就告訴我們,當你把目標設定得足夠小,小到沒有辦法不完成的時候,加上時間的複利,成功就會變得輕鬆和自然而然。

每天完成1個俯臥撐,你就不會感到壓力,更不會嚐到失敗的沮喪感,因爲多做的1個甚至是10個、100個都是當天的額外收穫,那麼你只會每天充滿喜悅地堅持下去。

每天寫一篇好文章,這個要求會讓很多人沒有開始的勇氣。但是每天寫10分鐘,或者100個字,就變得簡單多了。當你真的動筆寫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低標準,不但不會降低成長的速度,反而會增加每天的驚喜和成就感。

堅持感受到成功和收穫,你的動作就不會停止。你的時間持續牟定在一件事情上,100小時、10000小時定律帶來的成就自然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注意力在哪裏,成績就在哪裏;時間在哪裏,結果就在哪裏。”

把目光從腳下牽引到遠方,1年、5年、10年,想一想那時候的你會是什麼樣子,什麼狀態,已經擁有了怎樣的收穫,堅持簡單的微目標,充分利用或者轉換投入的時間類型,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嚮往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