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06:孔子平凡人的一面

继续“问政”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句话现在通行的解释是这样的——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但我其实不太认同这个解释。这样解释最大的问题是人为把孔子拔高了,有种粉丝为了给偶像打call,硬是要将偶像行为高大化,所谓强行“微言大义”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和孔子对话的这位孟懿子,他是孔子可能最讨厌的人。

在孔子活着的时候,他所在的鲁国有三个强大的贵族,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史称三桓。这三家势力有多大呢?达到了架空鲁国国君,成为鲁国实际掌权者的地步。

(这里插一句,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国君被贵族架空,贵族被自己领地内的小贵族架空的例子比比皆是,非常常见。比如一般认为的标志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的开端,就是晋国被国内韩赵魏三大贵族给瓜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孟懿子就是三家之一的孟孙氏的族长,这个身份是非常显赫的。

然而孔子应该非常痛恨这位孟懿子。

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抛开孔子至圣先师之类的名头,还原到他这个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很简单,孔子是一个有一定政治能力,有非常强烈的政治野心,但又坚持固守自己心中信念的这么一个人,这样的人,最讨厌的或者说最恨的,肯定是让他政治上失意的人。

孟懿子就是那个让孔子政治上失意的人。

其实孟懿子一开始对孔子很好,因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曾经很郑重的要求孟懿子尊重并重用孔子,而孟懿子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正是在孟懿子的大力推荐下,孔子才能够从鲁国一个贵族的家臣,一跃进入国家权力中枢,最终当到了代理宰相的高位。

是的,孔子人生政治道路的最高点,就是以大司空的身份代理丞相,《史记·孔子世家》是这么说的: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然而,这个最高光的时刻,也是让孔子摔得最痛的时刻。

孔子在“行摄相事”前后力推了一项政治举措:“堕三都”(堕字读做hui,一声),具体是什么,我们今后再聊。

孔子的这项举措最终受到了孟懿子牵头的鲁国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最终,堕三都失败,孔子也没能当上真正的国宰,并在不久后下野流亡国外去了。

了解了这些背景,那么孔子对孟懿子的那番话就值得重新审视了。因为根据现有资料可以判断,这段对话大概率是发生在孔子下野,周游列国,重新回到鲁国这段经历之后。我们再看一次: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无违”。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明明就是一个很记仇但又不好得罪大人物的人在耍脾气呢。

这个“无违”说的是啥?就是暗示孟懿子:你父亲让你听我的,重用我,你可没做到哦,你现在还好意思来问什么是孝道?你就是个没有孝道的人!

你再看这段话,是不是满满普通人的小脾气在里面?

这样很普通人,非常生活化的孔子,其实在论语里还有很多,今后有机会我再一一找出来聊。

但很可惜,至圣先师的名头太响,又被历代读书人不断神化,这平凡人的一面,当今的论语解读里,再少看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