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生活》丨我也想要过什么定义都没有的生活,随心所欲最好

人生有很多种定义,我们每个人却只能选择一种人生,没有重复和试错重来一遍的可能,有的只是自己承担单程选择的勇气和面对。有时候,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勇气,而是在生活中慢慢习得的能力。

看完台湾才女作家言叔夏的《没有的生活》散文集,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世界对活着有无数定义,但我却想过什么都没有的生活。”

言叔夏,是80后的台湾的文学博士,算是这几年颇有点名气的台湾才女作家,曾获得过花莲文学奖、台北文学奖和林荣三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白马走过天亮》《没有的生活》。

看着言叔夏的文字在书中一点点展现,感觉像是有个很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纸张的另一端跟你述说生活中的小小的感动和感悟。远方都有些什么呢?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呢?现在的你是不是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节奏呢?……诸如此类的聊天,有一搭没一搭地带着点小意外和小惊喜的那种聊天。

在言叔夏看来,远方有什么呢?可能是一封寄出却没有收到回音的信件、一行早已抹消的地址、一个再也收不到音信的老朋友吧!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言叔夏的文字有时候会让我们阅读的时候不由自主停下来思考,书中所写的这个时刻,我在哪里?在做些什么?这个1999年,作者说“赝品一样的,一九九九年的我。”我象被人点到了死穴,开始脑海中像放小电影一般开始回忆那个1999年狼狈不堪的我,忽然间泪流满面,想起来那个离我远去的背影:“明天见啦!傻妞!”结果此生再也不能见,人生的意外和伤痛就是这样不知埋伏在哪里。

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喜欢文字的原因吧。那些小小的铅字后面就是开启你人生的某个阶段的密码。

《没有的生活》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貌似不经心的却在心里刻印了人生各个阶段印痕的生活的本身,不刻意追求那种镁光灯下的高光时刻,要的是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的深深地生活在日子里面的本真,淳朴和自然。

作者写自己的十八岁:“白日像沙漠一样永无止境,永不天黑,要人骆驼一样地驼起自己的十八岁。”深有同感,那些教室里坐着人声鼎沸的人群,自己却似乎孤独得在世界尽头一样的时刻,你有过吗?我至今还难忘那些年积攒起来的无助无奈和伤感,却也庆幸就这样走过了自己的十八岁。

在言叔夏的笔下,《没有的生活》这本书里的文字记录下,生活仿佛是折叠起来的图舆,仿佛一座一座城市,是教人举步参差的水洼,践履之时,人仿佛离地漂浮的云。

《没有的生活》里是主人公细细碎碎的生活本真的印痕,是作者这么多年来成长的记录,是家人给予的点点或温馨或惊恐的回忆,有时候午睡醒来,“分不清究竟是黄昏还是天亮。”

言叔夏的文字在散文中显露出忧伤的底色,但这就是青春,琐碎的生活本身中,谁的青春不迷茫、不忧伤呢?言叔夏用她擅长的文字把控能力将那些记忆中的过往时光细细道来,把我们可能尴尬的亲子关系中不擅长表达的家庭中的关爱和误会在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呈现出来,谁能说不是一种真正的道别呢。

我们每一个人也许也是这样吧,像一只蜗牛,揹负着重重的外壳,走一路,却也一直在那些回忆中慢慢习惯于什么都没有的生活吧。为了这样的共情的书写,感谢言叔夏写下来这些伤感通透的文字,让我们在生活中做到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渴望吧。

(全文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