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葉嘉瑩《對傳統詞學中之困惑的理論反思》

這篇文章刊載於《燕京學報》新四期,當屬學術文章,不過葉老師畢竟是大家,娓娓道來,用筆和藹親切,還是比較容易讀的。

按照文章中的觀點,中國的詞學有三個階段的困惑:

  • 對早期寫美女與愛情的歌詠之詞的困惑
  • 對“詩化之詞”的爭議之聲與困惑
  • “賦化之詞”引起的困惑

這些困惑,其實都與詞的美感特質的有關。

而詞的美感特質,從作爲其源頭的《花間集》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 詞最開始是給歌兒酒女唱的,於是口吻便假託她們,主題集中於美與愛
  • 作爲主人公的女子是具有理想化色彩的,因爲有了一定的象徵性和喻託性
  • 詞的節奏比較凌亂破碎,與整齊的詩相比,屬於一種“女性的語言”

從詞的美感特質出發,前述三個困惑便能夠得到解釋了:

  • 作爲小令的以女性口吻寫的詞比作爲慢詞的以男性口吻寫的詞要更爲典雅
  • 蘇軾的一些詞之所以好,乃是因爲他要表達的情思恰好暗合女性情思的特質
  • 周邦彥的一些長調慢詞,之所以追求繁複曲折,乃是爲了挽救流於淺率的弊病

讀了這麼多年詞,這篇短短的文章實在是給了我醍醐灌頂的感覺:

王國維之所以能提出“三境界”說,乃是因爲他特別能體會詞的“要眇宜修”的美學特質,從中能挖掘出言外之意;張惠言的比興寄託之說,實在是因爲太看重詞的美感特質的第二點調的緣故;詞的那種特殊的美感,原來來自它的語言節奏……

好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