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抱怨了嗎?

在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好抱怨的人,可能我們自己也忍不住抱怨。

我有個親戚,她給人的印象好像每天都在抱怨。婆婆對她不好,說起婆婆的惡行,能說三天三夜;老公對她不好,對別人比對自己家人好,對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還親,他媽說啥都聽,哪怕說的不對;親媽對她也不好……到別人家,從進門就開始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她。

最近學習了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對抱怨有了更深的瞭解,分享一點自己的認識。

首先,抱怨是無能、無奈的表現而已。

當我們遇到麻煩,遇到不順利的時候,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承受,這纔是正確的態度,抱怨有什麼用呢?沒有用,因爲它只能用來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無奈而已。

不向別人抱怨,並不是基於自己內心的驕傲,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於自己的能力與堅韌:

能解決就去解決(能力);

不能解決就承受(堅韌);

我們總在抱怨對於生活的不滿,其實真正想要抱怨的是:對於自己的不滿。爲什麼我沒能力過豐富多彩的生活,爲什麼我的工作不能富有創造性,爲什麼我要這麼過一輩子。你越是糾結於一個問題,不停地抱怨它,其實就是在埋怨自己沒能力解決它。既然這個問題一直在糾纏你,就說明你暫時沒有能力解決。

其次,抱怨的害處,並不僅僅在於浪費時間,也不僅僅在於那樣會暴露自己的無能;它真正的害處在於,它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向你抱怨的人,說着說着就開始進入“表演”狀態,他們很投入的,他們需要你的同情,他們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爲了讓你同情,爲了讓全世界同情,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一個其實更慘的角色”……演着演着,別人還沒怎麼樣,自己先信了,不由自主地任由自己變成那個“更慘的角色”——你想成爲一個“更慘的人”嗎?他們甚至很“享受”扮演自己所創造的抱怨的形象。

抱怨會傳染,還會上癮,尤其當親近的人以一種接納和安慰的姿態出現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被這種氛圍打動,並且一直抱怨個不停,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抱怨的根源是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努力學習卻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努力工作卻得不到領導的認可……我們時常將自己的價值,寄託在別人的評價體系中。

我的努力如果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那它就是白費的;我的成果如果沒有被別人接受,那它也就失去了價值。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生活中不得不多出很多不必要的抱怨,因爲你永遠控制不了別人。

既然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不妨把評價標準從別人身上拿回來。你做事是因爲這件事應該做,並且對自己有幫助,而不是隻爲了獲得別人的認可。

第四,當我們一邊抱怨一邊指責別人的時候,其實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這種感覺會讓我們覺得:別人做的都不好,只有我是對的。並且我們希望別人能夠知道這一點,於是就會不由自主地說出來給別人聽,或者乾脆說給自己聽,讓自己覺得舒服一些。

但是這種優越感其實對我們並沒有任何好處。即便對方真的錯了,也並不代表我們就一定是對的。況且,很多時候,只是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面對抱怨,我給大家的建議是:

①記錄抱怨的次數,每天或每週或每月做一個記錄週期,通過記錄會發現,抱怨的次數在慢慢的減少。

②把以前用來抱怨的時間,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如果你真的這麼去做了,很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是,那些你放下的問題漸漸消失了。而它們消失,並不是因爲你的抱怨,而是你把抱怨的時間用來增強能力,等到能力夠了,它們也就自然得到解決了。

③糾結於對錯,活得糾結;探索出路,活得舒服。其實之所以最應該戒掉“抱怨”是因爲:它並不解決任何問題。你抱怨成績不好,你的分數不會自動提高;你抱怨工作困難,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會減少。與其抱怨糾結,不如多想想突破口在哪。

④把別人的認可當做額外贈送的。我們認真學習,是爲了獲得知識,老師的認可只是額外贈送的。我們努力工作,是爲了鍛鍊自己的能力,領導的認可也是額外贈送的。如果這能調整心態,想必很多不必要的糾結都會自然消失,你也能更加集中精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