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變成爲一種習慣

讓改變成爲一種習慣

最近,我跟着樊登老師學習了《第三選擇》《刻意練習》《用事實說話》《瞬變》《能力陷阱》《掌控習慣》等六本書。

每本書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例如《第三選擇》中協作共贏的思維;《刻意練習》中專業訓練的意識;《用事實說話》中說話的藝術;《瞬變》中改變的神奇;《能力陷阱》中自我發展的空間;《掌握習慣》中習慣的重要性。

這六本書如同一道道大菜擺在我的餐桌上,這是一頓饕餮盛宴。我表現得如飢似渴、大快朵頤。我顧不上仔細咀嚼,更沒有好好消化掉其中的營養,即便如此,我已經嚐到了甜頭、喫上了癮。

這些新知識、新思維不斷地在我心中翻滾,讓我無比震撼。我開始思考:古今中外,有這麼多好書,我以前爲啥沒好好珍惜,爲啥沒有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以前的我,不就是井底之蛙麼?

感謝樊登老師出現在我的生活裏,他把一道道知識的美味送到我的耳朵裏、腦子裏讓我品嚐。驚喜之餘,我發覺自己變成了活脫脫的不能自食其力的巨嬰。爲啥自己不能主動去探索知識呢?我渾渾噩噩的人生裏,我到底錯過了多少可以信手拈來卻又萬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入寶山而空手歸的人生是可悲的。

經歷了震撼、驚喜、愧疚,我發覺內心深處還有一些渴望,它們像種子一樣蠢蠢欲動。我要改變,並且要讓改變成爲習慣。

改變可以從瞬間的改變、細小的改變開始。例如放下手機、關了電視,刻意地每天閱讀至少半小時,讓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知識的世界裏。

改變要從行動開始,沒有行動何談改變?那是做夢。通過讀書,我們學到了提升自己的方法就要去實際應用,做到知行合一,理論應用到實踐。

行動又可以讓自己改變,變成一個全新的自我,羽化成蝶。剛開始改變可能有些難,因爲我們身上都有一種慣性在阻礙改變發生,這種慣性就是習慣。

習慣,可以理解成不容易改變的行爲舉止或思想觀念。習慣有積極的一面,例如讓人在某些方面保持優勢和高效;習慣有消極的一面,例如讓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畏懼變化。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任何事物都不及習慣那麼神通廣大”,西班牙作家、哲學家烏納穆諾說“當你開始依照習慣行事,你的進取精神就會因此而喪失”,奧斯特洛夫斯基也說過“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自己”。

由此可見,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它是人的一種本性,在不知不覺中控制着一個人。

改變是困難的,但這並不意味着人會甘於做習慣的奴隸。改變與習慣並不矛盾,它們都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都是爲了適應環境。

改變習慣是必然的。當一個人感知到環境變化、意識到自我的不足時,他就會做出改變,期望縮短差異、完成適應、培養新習慣。這是一種被動的改變,古人總結的“知恥後勇,見賢思齊”便是如此。

我們的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變是整個宇宙運行的規律。具有危機意識和前瞻眼光的人會主動求變,主動才能佔領先機。所以說,主動也好,被動也罷,習慣不能一成不變,改變纔是永恆,要讓改變成爲習慣!

若想短時間改變習慣,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改掉舊習慣,培養新習慣應起於青萍之末。我們要從小處做起,不斷堅持行動,做到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習慣是思想上的也是行動上的,讓人不願意從一種狀態切換到另一種狀態。我覺得可以用“拿不起,放不下”來形容。從某個角度看,“真相定律”就印證了這點。

真香是網絡流行用語,最早來源於湖南衛視《變形計》。該節目主旨是“嘗試改變,體驗不同人生,改善關係、解決矛盾、收穫教益”。在節目中,主人公王境澤嫌棄農村條件不好,想要回城市。農村家庭的爺爺就一直勸他,生氣的王境澤隨即說道“我王境澤就是餓死,死外邊,從這裏跳下去,也不會喫你們一點東西”。但幾小時後餓了的王境澤只能在農村家庭喫飯,邊喫還邊說了句“真香”。配合前面他自己說出的狠話,喜感度頓時爆棚。成爲2018年最佳網絡語言。

該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下定決心不去或去做一件事情,最後的行爲卻截然相反。主要用來表示某人預計的事情和最後的結果截然不同的一種心理狀態。

“真相定律”裏不僅僅有“打臉”的諷刺異味,還有“改變習慣獲得收穫”的積極層面。

只有擺脫舊習慣的羈絆,勇敢改變,才能發現新樂趣、新世界、新的自己,從而體驗不同的人生。那時候,你已經擁有了新的習慣,再也不願意回去了。

讓改變成爲習慣,就要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勇敢走出舒適區。例如換一種說話方式,嘗試着換位思考,尋找自己厭煩的人身上的發光點。邁出第一步很重要,第一步如同一個按鈕,按和不按有着本質的區別。固步自封的人不會明白,即使那些步履蹣跚的人,只要通過不斷的前行,一段時間之後,他早已走出很遠很遠,變得望塵莫及。這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就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小的變化會逐漸累積成好的習慣,併發生質變。不斷突破自我,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命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突破自己固有認知的能力範圍,通過改變完成華麗的轉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千萬不要做井底之蛙而故步自封,安於現狀的“井底”也許很舒適很安逸,但那隻適合留給胸無大志混日子的人。不管你變不變,這個世界在飛速運轉,改變的速度已經超乎想象。誰也不能保證明天的“井”會不會乾涸,今天的舒適可能成爲煮死青蛙的溫水。

幾百萬年前,第一隻猿猴從樹上來到了地面、當第一隻猿猴嘗試了直立行走,改變、進化的渴望就留在了人類的基因裏。經過“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篩選,人類的未來必定會徹底淘汰不思進取的人,因爲他們不能適應變動的環境。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求知、進取、超越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士隔三日,當刮目相看”,我們要做有志之士,不斷追求超越自我的幸福感。每個人都有無限的發展潛能,誰也不能否決你的理想和明天,除了你自己。

總之,改變始於行動,行動促就習慣,習慣就會愛上改變,愛上就會真的改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不必懊惱自己曾經錯過了什麼,因爲當你懊惱時,你可能又在錯過。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從現在開始,做出改變。從細微的改變開始,尋一條新路,一路高歌,勇敢地走下去吧!

不在習慣裏沉淪,要在改變中前行。只有如此,才能“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