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笔记‖拖延症患者症状及治疗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造成拖延的原因

生理因素

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度不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心。

缺乏时间观念

从小缺乏时间概念,对时间快慢观念模糊,这个需要从小引导。

反抗心理

进入青春期,爱和父母唱反调,父母越催促,反而越慢悠悠拖拖拉拉。

没有兴趣

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往往会觉得无聊、乏力、提不上兴趣。

父母影响

父母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孩子有样学样,也变得磨磨唧唧。

例:妈妈你能给我讲个睡前故事吗?

——等一下,妈妈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了再说。

——我现在很忙,没时间,晚一点再说吧!

有些孩子为了期待得到满足,学会了耐心等候,但有些孩子则学会了:以后遇到我不想的事情,我也要让事情等一下。

如何缓解拖延症

培养专注力

好奇心是每个人的天性,不仅孩子,大人也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和影响。

当做一件事情时,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注意力就很容易发生转移,当孩子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做事的效率自然低下。

所以,家长应该尽量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生活中很多家人一边大声的搓着麻将,一边呵斥孩子专心做作业)。

措施:舒尔特方格训练法

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25 共 25 个数字。

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父母在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每次数字顺序都打乱重新填写)

帮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时间买不着、借不到、留不住、回不来,只有珍惜它,抓紧它,才会“延长”它。可以试着在书桌及卧室张贴一些时间类的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

让拖延付出代价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改掉拖延的坏毛病,一方面可能会忍不住出手帮助孩子,纵容孩子。

其实,某些时候,让孩子吃吃“苦头”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后果承担法。

让孩子体验到“快的好处”

只有孩子发自内心地觉得做事快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起来。

生活中,当孩子积极的完成了作业之后,可能等来的是更多的试卷、习题、练习册。

在孩子看来,做事情快,非但没有为自己赢来更多的自由时间支配,而是更多的任务缠身,试问他又怎么会继续提高速度呢?

所以,将孩子提速之后赢得的时间,真正交由他支配,他才会积极主动变“快”。

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

拥有拖延症的人最讨厌或者最不习惯的就是定计划,他们普遍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没有什么用。

事实上,计划会让生活井井有条。

会制定计划的人一定会有效地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学习。

分解目标,只做一件事

把大的目标分割成小的任务(task),分重点、分时段,与其他事交替进行着做,单一时段只做一件事情,多时段可以切换事情来做。

至于确定目标和目标分解SMART原则就不用啰嗦了。

坚持

坚持,坚持,坚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1天习惯定理”想必大家都有听说,确实,有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不如借由以上几点慢慢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比如早起,一旦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身心会自发像吃饭睡觉一样习惯去做,就无所谓坚持不坚持,拖延不拖延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