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临帖,宜生忌熟,太熟必俗,必然亡艺。

辛野人/文

*注 文中图文均原创,禁二传,抄袭必究 。

      有知名书家,著《书法有法》,有思考,值得肯定。此书应属作者自己的个人经验体会,学术价值含量微乎其微,过度强调法,导致今人“古之蜡像”体泛滥,误导不少跟风的书法人。万事物极必反,过度强调书法有法,人为扼制抹杀人的创造天性,有违艺术创造创新的发展规律。

    艺无权威,也无美丑,只有雅俗高下,书法笔法固然重要,它不是书法之核心,艺术思想才是书者之核心和灵魂,任何艺术都须有法,法大于艺,必亡艺。

    古人有的东西,不能拆散揉碎, 重塑一个自己,就是给古人跑堂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古人的奴才,忙碌一生也做不了主人。严重违背艺术的创造出新精神,不是真正的创作,此类作品,正是伪创之作的代表,属当代典型的奴才之书。

      只是简单的从外形到用笔学习模拟古人,应该是学步的习作,不能称之独立创作作品,不能叫书法作品。一副真正的书法作品,一要有独立的审美思想,二要有独立的笔墨语言,三要有独立的笔墨个性和笔意特征,四要有独立章法、结字特点。

    然现实的展览之作,多数评委、书者,似乎心中都有个抹不去的,约定俗成的审美判断标准,那就是首先要作品似古、入古,甚至愈古品味就越高,被评为当代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不少作品亦如此,让人匪夷所思,令后人嗤之以鼻!评委之过?书者之错?时代审美之错?历史只记录蜡像作品的老师之作,唾弃奴才之书。

临帖学书,是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得太熟,创作时必然有浓浓的所临碑帖的味道,这样写出的书法不管笔法、结字行气多么似古人,可终究是人家的“孩子”,也不能称为创作的作品。这也是很多书法人入帖后多年出不了帖的主要原因。

    我主张临古人书,临五分所谓的像就行,留三分给自己思考,留两分给天去想。入帖太深,临帖太熟,必亡艺,万物熟透必亡,书法亦然。无中生有是书道,朴素守真为本心。

庚子仲冬,辛野人随记于重庆龙头寺之【归一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