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木心(一)

木心,是什么?

许多人不知道木心是什么,也许,连丹青兄都不知道木心到底是什么.

我们急需一个"木心观".贫僧试着来给出我的答案.

木心有言: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

那么就来看看他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

三观不在别处,正在<文学回忆录>中,这是木心的"散装哲学",梳理一遍,其义自见.


贫僧此<论木心>,与木心本人的意见相左.按木心的意见,贫僧只能用<木心论>这样的题目,因为贫僧非常尊敬木心,不仅尊敬,简直是笃爱,一本<文学回忆录>,我视为圣经.这圣经,不仅是文学的,也是宗教的,哲学的--三位一体的圣经.贫僧自视与木心的关系,一同木心与尼采的关系,那是天大的救命恩人.

但是,<木心论>之名,已被李劼占去,贫僧并不愿意步人后尘--一如木心不愿意步人后尘--因而作<论木心>.木心明鉴,诸君明鉴.

<文学回忆录>,散装哲学,散而无失.好酒不怕散装.

那么就依循<文学回忆录>的脉络,来看看木心,到底是什么.

==

序言 <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梁文道

上面一段,是木心的话.

下面一段,是梁文道的话.

梁文道兄敏于感,他知道,木心这段话,说的是自己,所以谓之"雄心".

解读一下上面一段,就是说:

第一,木心公正地衡量过自己.

第二,木心知道自己永垂不朽.

第三,木心是陶渊明那一型的,熬住,不说.这里的"不说",其实是不直接说,因为这一段话出来,就等于是说了,说得委婉而已.

以上,是第一层意思.

那么,隐含着的第二层意思,就在梁文道所谓的"雄心"中.

木心,与屈原,但丁,普希金,陶渊明,是一等的.所以木心的读者,对他感到无所适从--能体会木心文辞之美,但这种美,总伴随着巨大的疑惑,或者说,总感觉木心像宇宙一般浩瀚,难以穷尽--他,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梁文道就说出来了:


"时空错乱",对的.木心是天外来客,从天上来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才!

梁文道又说了:

木心"平视"一切巨擘大师,"平视",当然平视,因为木心自己就是巨擘,就是大师,他看屈原,看但丁,看普希金,看陶渊明,如见兄弟,看老子,看释迦牟尼,看耶稣,还是兄弟,也许"天才"这个词已经滥用得太厉害,不足以"平视"圣如老子,佛如释迦,神如耶稣这样的顶尖圣贤,那么换一个词看看吧.譬如木心对释迦的讲述.

"得道"!

木心和释迦牟尼一样,是得道者.当然佛家称为成佛,禅宗称为开悟,道家称为得道,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得道,就是超凡入圣.那么,木心当然"平视"一切人物,哪怕你是老子,释迦,耶稣,一样平视.当然,平视并不意味着不尊重,因为闻道有先后,后生总是应该尊重前辈的,而木心也正是这样做的,他给老子,释迦,耶稣以无上的赞美,对尼采无限地感恩.顺便说一句,尼采也是得道者.各行各业各门各科的天才,从事的活动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得道者,他们已经领悟了宇宙的奥秘,所以无往而不胜,所以才被人们统称为天才.

那么,"平视一切现在与未来的读者",也可以解释了,因为--众生平等.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小有表露,譬如在谈到瓦格纳的时候.

木心所言"天才","艺术家",是同义词,都可以换成"得道者".譬如他要拉佛祖释迦入伙艺术家,又指明艺术家瓦格纳是一个得道者.

为什么木心总可以随便指出谁人是天才,而谁人不是呢?因为他自己就是天才,天才天生就识得,谁是他的同类--也就是天才;而谁不是.


李劼<木心论>亦谈到木心成道的问题.

李劼发论,大概是因为<困于葛>一篇中提及了"看山"的公案.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原本就是禅宗用以形容悟道之境界的比喻,三段论,古今中外都找得到类似的描述,譬如克尔凯郭尔,譬如尼采,譬如王国维,都曾发过三段论,其指向,也是一样的,就是讲悟道的境界.这几位,也都是得道者.众生看山是山,处于迷途;得道者"看山不是山",可称二境;超脱之后如果还能返回人间,就是三境了--"看山还是山".还,可读hai,亦可读huan,读huan,就有回归的意思.以二三分别论,屈原是二,贾谊是二,尼采是二,王国维是二,或自杀,或哀逝,或癫狂,按照世俗论,属死于非命;释迦,陶潜,惠能,南怀瑾等等,是三,寿终正寝.

而从木心的口气看,他明显是站在"还是山"的境界发论,因而李劼判定木心成道.

也对吧.但说那是成道之作,不准确,那是得道之后的作品.木心真正的得道之作--或者说刚刚得道的时候之所作--是这首诗,<如偈>.

"楼高清入骨,山远淡失巅",这是非人间的景象,直入仙灵之境,和道家的"蓬莱仙山"同样意境.如果不以神仙居所,不以得道的观念来理解这一句诗,就永远摸不着头脑.

"肝胆忽相照,钟鼎永传衍",和谁肝胆相照呢?不好意思,并不是和丹青兄照,他们照不住木心的,木心照的是老庄,屈原,释迦,耶稣,贾谊,嵇康,陶潜,惠能,莎士比亚,康德,尼采,拜伦,普希金他们,照的是人类一切天才.而道,佛,神,仙,天才,艺术家,得道者,这些只不过是不同的叫法而已.梁文道说"平视",木心自己说"肝胆相照",这就是评论家和诗人的不同讲法.

为什么"肝胆相照"中间要加进去一个"忽"字呢?这个"忽",就是禅宗讲的顿悟.忽就是顿,顿就是忽.木心是说他突然一下子开窍了,加入了天才的行列,那么当然肝胆相照.试看贾谊如何描述顿悟的感觉: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忽!

按照佛家的讲法,就可以统摄木心和贾谊的这两个描述.

顿悟,即自证无我,了脱生死,心无挂碍,四大皆空.

"钟鼎永传衍",则是说木心有志于文学--钟鼎文学--而继承前辈之文脉.

"顾盼若神仙",不用"若"了,按照道家说法,得道就是成仙,木心就是活神仙.木心一贯委婉.

"晚晴风日好,大梦觉犹眠",作此诗当在60~70岁间,也就是晚年得道,也就是黄粱大梦初醒悟.

"每忆儿时景,莲叶何田田",此非以童年应暮年,而是以执迷应醒悟.醒悟,山不是山.他看万事万物的那种实在感,真切感--也就是"田田"--消失了,空了.他有点怀念那种感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