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殇(蚂蚁)

在冬季,寒冷的风吹过来,满眼都是萧瑟,身躯的余热似乎也要散尽了,剩下阵阵哆嗦,像一条淋在雨里流浪的赖皮狗。

有一份工作,收入还可以,闲暇的时间也比较充裕;日常开支,聚会消费,还能够支撑的起。平时,爬个山,看看小说,刷刷短视频;偶尔,约些朋友弄顿小酒,打牌、喝茶、吹牛;似乎,生活也只就这样子,没有太多的波折,一切按照日子里的轨迹履行。

喜欢独处也爱好喧闹,这看起来有点矛盾,只是事实上它们共存着,仿佛是性格里的一对孪生兄弟;静极思动,动久需静,如此往返循环着,一如跷跷板中的两个端点,倏忽而上,遽然向下,也没有侧重那一方面,依着情绪任性,喜欢了就多在意一点。

小老百姓的思维模式很简单:儿童时期喜欢玩耍,学生时代被动学习,青年后找份工作,然后恋爱、结婚、生子、养家;在生活还能过的下去的前提下,不会有特别的想法,随遇而安,简单经历人生中的生老病死;不会有特别的规划,喜欢安逸,抗拒冒险。

其实,性子里还是向往被关注的,那种在舞台聚光灯下万众注目、鲜花掌声蜂拥的场景,立刻能使身心意气风发,飘起来的感觉是臆想里神仙的基本技能。只是,要做到这点,机遇和出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必须确立目标,坚持自律,并能持之以恒,才有那么一丝冒尖的机会;可惜,世界太斑斓,容易迷离眼睛,凡人一枚,终究没有去修道成仙。

在人群里生活,庇护在人群里,渴望受人群的青睐。好多时候,意愿与事实不相匹配的。虽然没有人能够讨好全世界,但那种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才干模仿起来很是跟内心悖驳。人群喜欢听他们想听的话儿,抗拒他们不想听闻的;只是,好多时候心想把它感受到的、出自它的视角做出判断的,一股脑儿的直抒胸臆;豪迈了,人群却散了。

坐下来,搜肠刮肚一番,挑挑拣拣之后,把想要叙述的话题用对方喜欢的材质包装好,外面再涂上些野生蜂蜜,轻柔地表达出去,时刻留意对方的微表情,配合肢体小动作,尽量让对方感觉到输送出去的是诚恳跟愉悦,随时注意调整音量、语速、话题、肢体……可能,习惯这样子与人交往后,他人不会远离;只是,心或许不太习惯。

心习惯随意而为,随用随取,即便一时冷落,人群也不会离太远,一声招呼,都能够纷至沓来。不过,这基本太理想化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王八之气,虎躯一挺,各路神仙都赶来膜拜。庸人,拥有三、五好友已经是极致,除了父母,地球不会围绕着庸人旋转的。期待与现实总是两条平行线,美丽的泡沫无法触碰,情绪顾自低落了。

想做事的时候,一个人冥思苦想,没有探讨、建议、鼓励、新思维,也得不到帮衬、攻略、支撑、信仰点,风吹草动后,想要绽放的花骨朵儿结不了果实;于是,懈怠了,犹豫了,荒废了。启动起来,没有油加;然后,不敢幻想,脚踏实地的变得很中规中矩,忠实的化成一颗螺丝钉,只为人类的传承贡献那么一丢丢奉献;可个体的存在不是简单的复制,它需要突变来完成人类整体的升华。

百无聊赖地活着,感觉着生命的流逝,惶恐在寂寞时登场,它淌着恶臭的口水呲牙咧嘴,无望了!安静下来,生亦何欢?世界很大,你只是想出去简单的看看吗?那么附注在自己身上的角色又如何扮演?责任使然,没有人可以抛弃职责去浪荡全世界的;人生里有一些羁绊,那是你生命里刻划的轨道,逾越了,存在就变得没有意义。风筝的宿命不在天空,它是为地上放飞的人儿精彩的。而你,还要关注自己的情绪,面对有些空荡的情绪,两全其美是寻找的方向。

只是因为有些寂寞了,才想起做点有意义的事儿,这个事儿自己有兴趣,在工作之余,能够把生活、工作、兴趣无缝的对接起来,次一点,也不能太影响日常。烧了很多脑细胞,因为你不在,只能在黑夜里,梦魇后,对着黑漆漆的虚空幻想。

“明天会更好”,这是因为人们对明天有所规划,未来可期;没有规划好的明天,只是重复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今天,甚至更加不堪。

动起来,给心情找个未来;你在吗?有什么好主意,把我加进去,让人群里的身影看起来不再那么孤单。

冬天了,外面开始刮起了西北风,零度不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