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最終將變成條件反射

相約讀書打卡第498天,我是來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讀書內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羅迪格三世、馬克·麥克丹尼爾所著的《認知天性》第二章巜學習的本質:知識鏈和記憶結》 第一節|知識最終將變成條件反射/第二節|自我檢測:給知識鏈打上記憶結

知識最終將變成條件反射。

在神經外科領域(應該說出生後的所有事情上),人們可以通過反思自己的經歷獲得一種必不可少的知識。埃伯索爾德是這樣描述的:

手術時會出現很多難題。等晚上回到家後我就會思考當時發生了什麼,以及我能採取什麼措施。如用什麼辦法可以改進縫合方式?下針應該疏一些還是密一些,或者縫合線要靠在一起嗎?要是我這樣或哪樣調整一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第二天上班後,我會試驗一下,看看效果是不是更好。即便第二天不做嘗試,至少我也把事情想清楚了。這樣一來,我不僅重複溫習了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或是複習了別人手術時的經驗,而且還在其中增加自己的感悟。這些補充的內容正是我在教學環節中錯過的。

反思會涉及多種認知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從記憶中檢索知識或是早期的訓練內容,把這些和新體驗聯繫起來,藉助觀察和思考,預先演練你下次可能採取的不同做法。

正是這種反思,讓埃伯索爾德嘗試了修復後腦靜脈竇的新技術。他在頭腦中演練過這種技術,也在手術室中實踐過這種技術,直到這種技術變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這樣一來當病人一分鐘失血200毫升時,他纔不至於手忙腳亂

埃伯索爾德指出,要想確保新知識在需要時派上用場,“你要記住在特定情況下需要擔心的事情,把他們排成表:步驟1~4”然後花心思鑽研。這樣在情況緊急、沒有時間思考步驟的時候,你才能靠條件反射做出正確的舉動。“你必須不斷回憶這種操作,它纔會變成條件反射。就像賽車手處理緊急情況,或是橄欖球4分衛進行避讓一樣,你必須能不加思索,在條件反射的驅動下采取行動,一遍遍的回憶,一遍遍的練習,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一遍遍的看書)

自我檢測:給知識鏈打上記憶結

孩子們用繩子把蔓越莓穿起來做項鍊,掛在樹上後卻發現蔓越莓從繩子的另一端掉下來了。不打結,就做不成項鍊。檢索給記憶這條繩子打了個結。重複檢索能讓記憶更清透,它把記憶這條繩子又纏了一圈,使其變得更牢固。

“遺忘曲線”說明“記憶蔓越莓”從繩子上脫落的速度有多快。剛讀過或聽到的東西,有70%左右會在極短的時間裏被忘卻,之後,遺忘速度開始變慢,剩下的30%左右會被緩慢遺忘。這裏面的教訓很明確:改善我們學習方法的一大挑戰就在於找到辦法中斷遺忘的過程。

檢索記憶中的知識可以讓它們在今後更容易被想起來。亞里士多德在論述記憶的文章中寫道:“反覆回憶一件事情可以增強記憶。”從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中得知,練習檢索可以將知識學得更紮實,效果要遠好於重複接觸最初的資料。這就是測驗效應,也被稱作檢索——練習效應。

要想達到最佳效果就必須重複多次檢索,而且檢索之間要有間隔。重複進行回憶,有助於鞏固記憶,讓大腦中的信息結合得更緊密,同時增強並強化頭腦中用於檢索知識的神經迴路。埃伯索爾德神經科醫生、噴氣式駕駛員都知道,重複檢索能把知識和技能深嵌在頭腦中,使其成爲條件反射,成爲大腦不需要刻意思考就可以做出來的反應。

許多人對測驗感到失望,是因爲測驗只被當成了衡量學習成果的方法,這導致我們放棄了最有用的學習工具。學習基礎知識和培養創新能力,根本就不是二選一的問題,是兩者都需要。一個人對已知掌握的越好,他就越能用有創造力的方法解決新問題。不練習獨創性與想象力,就沒法記憶知識。同樣的沒有紮實的知識基礎,創新也只是空中樓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