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孩子讓家長不要再學了?

張老師分享內容:

今天我被孩子又一次打敗了,雖然我知道這是孩子和我成長必經,但是沒有想到那麼慘,孩子說我學魔怔了,說我上癮了,說讓我別在學了,多看些經典吧。比如經典小說,四大名著,比如《史記》等等,把我給鎮住了,說我雖然學習做開明家長,但是她不想讓我把她毀了,我接受到的都是二手貨,都是負面情緒的東西,因爲人家說的都是現在的感受,而不是當時的感受,當時的感受,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比如現在的她,說我不管她,光知道自己抱着個手機學習,不夠去觀察她,去了解她,沒法和她成爲朋友,求我別在學了,不要再讓她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卻讓她沒有力量去努力學習,還花了很多錢,而她的同學和她每天在一起,最瞭解她,替我管着她,還告訴我,心之所向,要誠心去做,讓我震撼的同時,這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直到最後我說:”怪不得我們老師說,愛人和孩子纔是最好的書,要把愛人當成書去讀,把孩子當成書去讀。”孩子說,這個老師還行,我說我現在就是在聽他的課,孩子說,這個還可以聽一聽。我說這句話就是我們那位年輕的語凡老師說的,賈語凡,你在門口見過一次,孩子說,奧,他比較年輕,還比較瞭解我們孩子,學完了就別再學了。

我的答覆:

親愛的張老師,早上好。看到你昨天分享的——“孩子讓你別學了,說你學魔杖了”的情景,再一次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爲什麼我們學了很多,卻讓孩子感受不到我們對他的支持或者說是對他的真愛呢?

因爲我們學完用出來的知識,讓孩子感覺到很“假”,很煩,很不舒服。本來孩子感覺到自己每天玩遊戲挺頹廢的,需要調整一下,需要找到一種玩和學習的平衡方法,而我們卻告訴孩子一堆的道理:沒事,孩子放心去完吧,遊戲可以鍛鍊你們的執着、專注,可以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因爲我們對所學的知識做不到內化,我們學到的只是一些理論知識。爲什麼做不到對知識的內化呢?就像語凡說的,我們做不到把知識跟我們自己產生鏈接。爲什麼做不到自己跟知識的鏈接呢?是因爲我們的感覺系統在我們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幾十年中,已經被強制性地關閉倒掉了。如在家裏我們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我們要聽老師的話,到了社會上、單位裏,我們要聽領導的話,聽話是我們成長中的主旋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只要做到聽話,按別人的話去做就好。不需要去思考自己對這個知識或事件的認識、感受。在家裏父母怎樣說就怎樣去做,在學校老師怎樣講就怎樣學,別問那麼多爲什麼,千百上萬次的這種聽話照做、聽話照學,我們哪還有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決斷。所以要想讓所學知識落地,我們必須要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感受、自我的思考、自我的認知,然後做出自我的決定。這樣才能做到知識跟我們的鏈接,才能做到對知識的內化。

而要找到自我,我們必須要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出發,因爲感受對於我們來說是最真實的。有了感受我們就會有了思考:比如我的感受爲什麼是這樣的?它是怎麼來的?它是由自己過去的哪些經歷形成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找到自我。

孩子爲什麼對我們的開明這麼反感?我從我觀察的視角來說說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覺到玩遊戲是一種頹廢,而你的開明是讓孩子繼續去頹廢,但人都是想上進的,這樣在孩子的內在就形成一種分裂,這種分裂讓孩子感覺到很痛苦。這種對立,讓孩子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讓孩子感覺到很煩。所以孩子感到“你好假”,讓你別學了,因爲學以前即使罵他、打他,你也是真實的,但在你學了以後的這種管或開明讓孩感到“好假”,讓孩子感到更迷茫,更缺乏安全感,不知該怎麼做。這就是孩子不讓你再去學的原因,因爲你的學讓孩子感到恐懼,恐懼你的這種開明不知最後會讓他頹廢到何種程度。

爲了達到對孩子的影響,你首先要去踐行你學到的以爲對的家庭理念,把它實實在在的做出來,讓孩子看到,並把你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給孩子表達出來,讓孩子明白你的做法,這期間就要用到溝通。因爲只有好的溝通,才能把對的三觀傳達給孩子,只有好的溝通,纔跟談到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而好的溝通是以你和孩子的真實感受爲基礎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