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的遐思

課堂上的遐思

繼續上課,該講第六單元了。第18課《牛和鵝》和第19課《一隻窩囊的大老虎》。

昨天放學時佈置了預習,讓孩子們看課後作業和第18課的文本旁邊的批註及19課的課文,先自行在書上寫寫劃劃,特別強調不要看任何輔導書,要讀出自己的想法。

今天早上上課先看了同學們在書上做的預習。果不出所料,絕大部分同學都是把一些教輔讀物上的資料抄到書上而已。心想:“抄就抄吧,總比不寫好!”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還在糾結:是按照教參書上寫的那樣去上這節課,也就是把這個文本和相關的批註講講呢,還是給孩子一個更廣闊的拓展性的課堂。當走上講臺的那一霎那,還是決定上自己心目中開放的語文課。

我把第18課和第19課放在一節課來上。如果按照正常的課讓他們讀文本,做批註,那麼或許還是照搬資料,根本看不出學生的思考所在。剛看過一本書《好奇心》中就談到了互聯網對於孩子學習能力和好奇心的抹殺的問題。同樣參考資料也一樣在抹殺孩子的學習能力,有了參考資料,絕大部分的孩子是不願意再動腦筋的。少了查找與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習力的最大破壞。

於是我就從《西遊記》和《紅樓夢》的不同的版本講起。在黑板上寫下《西遊記》和《李卓吳點評西遊記》兩本書的名字,讓學生猜測這兩本書有什麼不同。孩子們還是知道“點評”的意思的,所以他們猜出了這兩本書的不同。同樣,寫《紅樓夢》《脂硯齋批評紅樓夢》《周汝昌點校紅樓夢》《劉心武點評紅樓夢》四本書有什麼不同。其他的都好猜,《脂硯齋點評紅樓夢》難住了學生。我就穿插了曹雪芹寫《紅樓夢》的艱辛和《紅樓夢》成書的大致經歷,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最後告訴孩子們古人讀書的一些方法:他們不僅僅讀書,他們會在書上寫下自己的思考,這就是批,注,評等就方式,也就是我們今天這兩課要學的重點知識。接着讓同學們從文章內容、寫作方法、個人思考等寫下自己的批註。給了孩子們15分鐘的時間,最多的孩子寫了27條,全班58個孩子有5個寫夠了20條。

看着孩子們安靜讀書,安靜批註的樣子,心想:這纔是孩子該有的學習狀態。

我想了很多。語文課我們究竟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是把這兩篇課文讀完,把課後作業寫完呢,還是讓學生看到文本之外的卻和文本緊密相連的知識,是把孩子禁錮在一篇文章裏,還是把他們放到更廣闊的書的海洋了,調動他們對讀書世界的好奇?名著是什麼?名著就是一個個巨人,我們的任務就是緊緊牽着孩子的手,把他們領到巨人的身邊,讓他自己去體會巨人的偉岸與高大,自己去走進並親近巨人,而不是由我們來告訴他巨人有多好,他們卻不曾謀面。

剛下課,看到一個好友發送的一篇文章《孩子在小學已經被毀掉了》,真是應情應景。說是“被毀掉”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小學的課堂上,孩子們的學習力、思考力、想象力都逐漸被禁錮、被抹殺。習作要求孩子背範文,預習孩子會抄教輔資料,上課老師會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完全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和深入學習的能力。或許背範文能幫助孩子提高作文的分數,可是學生自己的作文能力和思想呢?用教輔資料,看起來孩子們的預習工作做的很好,實際上只是掩耳盜鈴罷了。

高中的孩子靠刷題提成績,初中的孩子靠刷題提成績,現在連小孩子也靠刷題提成績了。我們有沒有想過成績的背後:爲什麼孩子學習越來越被動?孩子不是機器,也不是盛放知識的容器,更不是可以修剪到整齊劃一的花草,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

尊重生命,教育才會有真正的生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