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纔有信仰?還是信仰,纔會跪拜?

知道悔改
進教堂纔有意義
進課堂也是一樣

教育和信仰的本質是一樣的
如果認爲兩者不同
代表我們既不瞭解教育
也不瞭解信仰

朋友曾和我提起
在教堂見到虔誠的祈禱
信衆們痛哭流涕的懺悔
作爲旁觀者他覺得震撼
內心卻並無波瀾
只是感到自己的冷漠

這讓我想小時候
似乎也有着對儀式感的漠視

在學校會覺得老師古板
講課枯燥刻板沒有趣味
課堂上也不會分享有價值的東西
甚至還要求學生上課前起立行禮

“爲什麼要鞠躬?這麼虛僞。”

“我心裏尊敬你不就得了。”

“淨搞這些沒用的形式。”

年輕人常有類似的抱怨
在學校是這樣
剛踏入社會也是一樣

瞧不起老師
瞧不起領導
也瞧不起這個社會

總想表現真實的自己
鄙夷虛僞的人生

不過
後來的我意識到
學校是探索未知的空間
課堂是傳播知識的場所
這裏的一切禮儀和規範
都是在尊重知識

所以不只是學生行禮
老師也是一樣

《論語‧八佾》載: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注意這個“如”字
“好像”祖先就在面前
“好像”真有鬼神存在
不代表祖先真的在這裏
也不代表真有鬼神存在

“子所不語”也好
“存而不論”也罷
祭祀的鬼神在不在
儀式感都是要有的

祭祀
就是爲了相信鬼神存在的儀式

因此
孔子纔會說:

“吾不與祭,如不祭。”

我沒有親自參加祭祀
就如同沒有舉行祭祀
身體力行才能心誠則靈

跪拜、祈禱
然後纔有信仰

與其說是“真誠”
不如說是“慾望”
想要有祖先庇佑的慾望
想要有神明賞罰的慾望
所以我們才願意參加祭祀儀式

希望有神在
就算知道沒有

教堂裏的一幕
未必就是冷漠
更像是對自己多了些“真誠”
而對世界少了些“慾望”

課堂也是一樣
內心失去了渴望
儀式也就不再真誠

所以
學校的問題從來不是起立和行禮
而是學生根本不相信
課堂裏面會有知識正在發生
有時可能連老師也未必相信

沒有探究未知的慾望
沒有學習道理的渴望
所以我們不願意走進課堂

知道沒有知識
所以沒有期待

說來有趣
同事昨晚和男朋友鬧了彆扭
因爲生日晚餐少了鮮花和蛋糕

孔子忘記提醒大家
祭祀女神的儀式其實更要真誠(笑)

順帶一提

如果我們相信儀式和典禮有神聖性
在臺下
就不會儀容不整
儀態也不會弔兒郎當
在臺上
更不會信口開河
或隨意拿出手機翻看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祭祀自己不相信的鬼神
只是諂媚
參加自己不相信的典禮
則是虛僞

宗教是這樣
教育是這樣
愛情也是一樣

如果願意相信
一切纔有意義

(完)

點擊鏈接可以直接聽子心朗讀本文的音頻:

【《跪拜,纔有信仰?還是信仰,纔會跪拜?》作者:準風月譚 朗讀:子心】在線收聽_幽谷山茶_荔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