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溺水女孩事件:女孩和警方,都需要理解和包容

近日,“安徽望江一名17歲女孩投河自殺,在場的民輔警被指救援不力被停職調查”一事引起網友熱議。

我很理解部分網友的憤慨,畢竟一個花季少女的生命就在警察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我們的印象中,警察都是正義、勇敢的形象,我們看到的新聞中,也都是警察處置、救援成功的案例。

可是這一次,我們卻目睹了警察的退縮與失敗,這就讓許多人接受不了。

其實,冷靜下來想想,我們應該給予警方多一些理解與包容。

首先,警察並非消防員,也不是專業的救生員。

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人民警察的職責,這沒錯,有困難找警察也沒錯,但警察的主要職責是執法,維護社會治安。

除暴安良,勇鬥歹徒,與壞人壞事作鬥爭是警察最本分、最拿手的。

飛檐走壁、上天入地、出海下水什麼的也不是每個警察都擅長的。

警察畢竟不是孫悟空,不會七十二變,警察也有一時破不了的案,也有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過分依賴警察,苛求警察的每一次處警都完美解決問題,確實有點不太現實。

只要警察盡心、盡力、盡職了,那事情的結果如何,大可順其自然。

其次,在場的圍觀者是不是也需要檢討一下?

不知有沒有人體會到現場民警的無助和兩難?

就此事而言,在意識到現場民警可能不會游泳的時候,圍觀人羣中是否有會游泳的人挺身而出?

在看到幾個民警手拉手下河施救,又猶豫不前時,是否有人第一時間去協助?

很明顯,這時候,警察需要的是羣衆的援手,而不是一羣看客和拍客。

有現場知情人士稱,女孩子在水中站了很長時間,情緒也挺穩定的。後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她回頭看了一眼警察才撲向水面。

不知有沒有心理專家分析、還原一下女孩當時的心理,在她心理崩潰的瞬間,是否有圍觀的因素?

現場的民輔警需要檢討,在場的圍觀者是不是也需要檢討一下呢?

我們再來設想一下,如果當時警察奮不顧身衝下去救人,那麼結果只有兩個:成功和失敗。

成功的可能性有兩個:

一是女孩獲救,民警無恙。那麼皆大歡喜,也許這點小事,無論如何也上不了熱搜。

二是女孩獲救,民警犧牲。如果成爲新聞,那麼民警受到表彰,女孩可能會被人肉。

失敗的可能性也有兩個:

一是女孩、民警雙雙溺亡,那麼網上必定一片嘆息,女孩可能會被人肉,警察會被表彰、宣揚。

二是女孩溺亡,民警無功而返。

現在的結果就是最後一個,女孩溺亡,民警無功而返。相信任何一個在場警察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結果。

現在,大家爭論的焦點主要是民警施救不及時、方法不科學、應急預案不完備這三個方面。

《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

此次事件中,現場民警就是在“立即”二字上受到了質疑,疑是在動作上過於緩慢,延誤了最佳救援時機。.

《110接處警規則》第二十三條規定:處警民警應當按規定着裝,警容嚴整,攜帶必要的警械、通訊工具等處警裝備;專職處警民警應當掌握基本的救人、救災及醫療救護技能。第五十二條規定:110處警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配備交通、通訊工具、槍支、警械、防彈背心及繩索、急救包等警用裝備和救援器材。

此次事件中,現場民警赤手空拳,沒有基本的水中救生技能,沒有配備基本的救援器材,從而面對緊急事件束手無策,被指缺乏應急預案,平時亦缺乏相關訓練。

這都是實際問題所在,所以,涉事民輔警被停職調查是必然的,如果有失職行爲必須擔責是無需置疑的,但事已至此,問責不是問題的全部,更多的應該是總結和反省。

女孩溺亡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一件事,這個時候,不要只把矛頭對準警方,是不是更需要關心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她投河自殺的呢?

當地居民介紹,跳水女孩今年17歲,在望江高中讀高二,平時成績不錯,但此次月考失利。12月3日因個人原因向學校請假回家。

如果平時成績不錯,僅是一次考試失利就做出跳河自殺的極端行爲,那這種行爲的背後是否有其家庭、學校方面的原因?

如果是月考失利讓女孩的家長無法接受了,那家長的這種心理在某些方面是不是和一些網友對此事的看法很相似: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已經習慣了英勇與成功,卻無法接受一時的退後與失敗。

是不是可以理解、包容一下考試失利的孩子?

警察的每一次處警也好比是一次考試,我們可以把此次事件看作是處警考試的失利。

無論是女孩,還是警方,我們都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包容。

同時,作爲普通的網絡圍觀者,我們也應該總結一下:

一、不要因此而失去對警方的信任。有困難找警察,這句話在中國永不過時,警察永遠是我們在危難時刻最信任的人。

二、希望警務部門完善應急預案,強化平時的訓練,確保處警人員有足夠的能力應對複雜的處警環境和事件。

三、不要把警察當超人。不要過分依賴警察,有些事情,119比110更用效,120比110更有用,專業的事還是找專業的人。

四、最好的救援,從心開始。此次事件給警務部門許多提示,但也再一次給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敲響了警鐘,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