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二現象

有心的家長會發現,初二之前的孩子,聽話又乖巧。進入了初二,原本懂事聽話的孩子,忽然之間就變了一種性格;面對父母的要求,他們學會了頂嘴,甚至還會處處與家長“對着幹”。

學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大坎。進一步可以衝向學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學渣。

孩子的這些表現,被稱爲“初二現象”。美國的心理學家,霍林沃斯將初二學年,定義爲“心理斷乳期”。

這個階段90%的家長感到既困惑,又喫力,又狼狽,甚至聞風喪膽。


一、什麼是初二現象

既然是“心理斷乳期”,那麼肯定會出現“身心劇變”的情況,尤其初二的學生最爲明顯。

大概在這個時期,他們的人生觀逐漸萌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生活;遇到父母的阻攔時,很容易從溫順小綿羊變成了暴躁小獅子,非常難管。

他們渴望人際交往,對遊戲有濃烈的好奇心,還會產生早戀的想法等;

他們會突然間地開始厭學,甚至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初二在整個中學階段被稱爲“最危險”的階段, 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候,

換句話來說就是,初二的學生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跟着好人學好事,跟着壞人做壞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能忽略“重要他人”對初中生的影響。

二、“初二現象”的三大問題

1、成績問題

初二是學習出現分化的時期,有調查顯示,初二學生在學習上最不適應的兩個地方分別是: “學習內容變難”和“學習科目增多”。

事實上,初二階段的語文和英語一般也不會有明顯的難度提升。也不是大部人認爲的初二難關卡在了物理上,因爲物理是從零開始學習的學科,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難。

初二最大的問題在數學,難點集中,難度加大,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初二是代數思想開始建立的初期,更是初中幾何難度提升的關鍵節點。如果孩子初二數學學蒙了,可能到了高中都整不明白。

初二結束的時候,會有一批孩子徹底掉隊了。

2、青春期問題導致精神需求急劇增加被忽視

初二對孩子和家長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學習,而是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莫名的躁動、煩燥、多愁善感,以及那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孩子自身很受罪,家長也會跟着一起受罪。

初中孩子的情緒特點就是波動非常大。因爲激素分泌,內心非常躁動。

國外的做法是給孩子大量的體育活動,讓他去釋放。

可是我們的孩子,連每天一個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都保證不了。但被壓抑住的躁動一定會找個出口出來,所以初中生的情緒經常是兩個極端,有時很興奮,有時很低落抑鬱。

初中生青春期的焦點問題大概就三個:

⑴早戀

某中學教育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於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

⑵上網

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幾乎整天泡網吧裏,也會爲了上網而逃課。

就算老師把這類孩子從網吧裏揪出來懲罰他們,沒過幾天,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就會重回網吧。

也有孩子意識到了危害,想離開,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最終又繼續泡網吧。

對於上網這個問題,家長首先不要輕易給孩子戴帽子——我家孩子有網癮。成癮沒那麼簡單的。孩子只是時間分配的問題。

所以家長應當在跟孩子契約化:玩遊戲可以,但是要在約定好的時間裏。如果沒做到,則要接受違約的責任。

幫助他們重新規劃自己的時間分配。

⑶逆反心理嚴重

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不再虛心接受批評,開始頂撞、反駁甚至嘲笑老師和長輩。特別喜歡跟老師和家長對着幹。

其實青春期這麼多問題的背後,孩子們也是非常的脆弱的,只不過沒有多少人關心,他們非常渴望來自家長的細緻的關懷。

有調查顯示,在調查初中生最希望和爸爸一起做哪些事時:

選擇“受委屈或挫折時給我支持”的比例最高:初一45.09%,初二46.51%,初三48.95%;

選擇“拿不定主意時幫我分析”:初一38.48%,初二41.07%,初三44.83%;

“探討爲人處世的道理”:初一27.22%,初二32.68,初三37.86%。

以上比例均隨年級升高而逐漸增加,到初二時數據顯著增加,表明初二學生對精神方面的需求凸顯。

但是可惜的是,子女的這種情感需求變化家長是沒有多少認知的。有調查顯示,排在初中階段家長最關心子女的方面,前三名分別是: “日常學習”、“習慣養成”、“健康安全”,而“情緒情感”則排在倒數第二位。

有人認爲:那些青春期跟孩子“幹”起來的家庭,100%是家長全責,等同於追尾。

3、家長問題

家長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學業上的支持消失了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性的只教孩子知識,不教孩子學習方法和基本功。到了初二,隨着孩子的知識越來越難,課程越來越多。家長想要輔導孩子已經力不從心了,但是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停止輔導了,但是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基本功並沒有抓上來。

即只抓具體知識,不提高能力,一旦難道和數量上來了,立刻就不能應付了。

失去了家長的輔導後,孩子也就是失去了依靠了。知識點沒人教了,學習方法和基本功也沒人管了。成績一瀉千里是大概率的事情。

第二、沒有處理好親子關係中的巨大變化

林崇德教授在《中學生心理學》中表明:四年級和初二是孩子們的思維質變期,父母如果不能發展地看待孩子,還用老方法教育,可能會有“孩子突然不聽話了”的感覺。沒有什麼方法是永久有效的,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科技研發中心主任張敬培說過: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初中生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逐漸減少,對父母的情感表露及對自己私密的袒露減少,並轉而與同伴親密相處。“

這個時候夥伴們的一句話,頂父母的十句話。所以纔有了前面所說的情況:跟着好人學好事,跟着壞人做壞事。

所以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同伴關係,它非常重要。孩子高興不高興是它,願不願意上學也是它。

工作多年的小江,現在依然記得第一次“離家出走”時的情景。即將升入初二的暑假,因爲母親不讓打遊戲機,一怒之下他就出去了,兩天後纔回去。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他與父母的關係都很緊張。時至今日,父母也不知道“初二現象”的存在。小江認爲,如果當時家長對這方面能瞭解一些,可能就不會出現這些“小插曲”了。


三、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1、正確和孩子溝通

有調查顯示,在親子溝通中,初中生選擇“父母不能理解我’的比例排在前列,各年級數據相差不大,而在選擇‘沒有共同話題’的比例中,初二的數據最高。

有的孩子到初二變化會很大,愛說話突然變得話少了。所以和孩子溝通,一定要講究方法。

第一、該閉嘴就要閉嘴。和初中生溝通,話要少一點,因爲他會屏蔽你,聽不進去。

第二、會傾聽和共情。孩子和你說話時,手上的工作要趕緊停下來,認真聽他們說,不要打斷,聽完之後小結一下確認一下是不是有誤解。

跟孩子聊天,一定要表達對對方情緒的理解、共情、而不是分析對錯。

人人都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只需要你跟他共情,給他力量。

第三、詢問孩子時態度要正確。不要用審問的態度問孩子,要解除孩子對你的防備,解除防備了孩子纔會給你說真話。孩子跟你說假話,肯定是因爲跟你說真話會倒黴,孩子又不傻。最後記住一點,不管孩子跟你說什麼,你都要保密。一次沒保密,基本上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了。

如果以上這幾招都學不會,可以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來應對,無論孩子說什麼,家長只需要回答“噢,是這樣啊……”“噢,是這樣啊……”

顯得你這個傾聽者既真誠又不會干涉他們,對他們指指點點。

2、做好的初中生的家長

通過大量調查,對中學生喜歡的父母類型歸納如下:

理解尊重子女的父母:不擺家長架子父母:能保持家庭和睦的父母:賞識自己的父母:真正關心子女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實際的父母。

第一、尊重子女

尊重子女體現在兩個方面:正確面對孩子的考分,認可孩子努力。

很多家長都喜歡對親戚說:““我家孩子很聰明的,要是再努力點就好了。”不管是誰,聽到這樣的話心理都不舒服。表面上表揚孩子聰明,後一句就是否定。所以不要否定孩子,不要說孩子不努力。因爲到最後在這種心理暗示下,他們真的會不努力的。

每個孩子心理都很清楚考得不好的後果。這種情況下,回到家裏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安慰和療傷的,需要家長告訴他們,勝敗是兵家常事,這一點小小的失敗算什麼,我們來找找原因看……

父母的焦慮情緒是和孩子連在一起的,人一旦焦慮,就很難投入。

第二、保持家庭和睦

夫妻不和非常常見。但是有一點要非常注意,那就是媽媽對孩子影響非常巨大。

孩子天然和媽媽的關係緊密,孩子天生就是會爲了媽媽去戰鬥的。夫妻鬧矛盾了,如果媽媽贏了,孩子什麼事情都沒有。

如果媽媽沒贏,還在情緒很差的情況跟孩子訴苦:要不是爲了你,我早就離婚了。孩子會把媽媽不幸福的原因攬到自己頭上。

從而受到媽媽的影響整日情緒不安寧,心神不安寧的孩子,肯定無法擔負起學習的重任。

第三、賞識自己的孩子

要跟青春期孩子相處好,就記住一句:實實在在相信他。

不要總是挑剔女兒,對兒子不要像根藤一樣纏着。不拿孩子與人比較,不能說不要他的話,這種話對孩子傷害非常巨大。

在外人面前,一定要誇獎自己的孩子。如果一羣人聊天,聊到自家孩子不好的,媽媽一定要把話題轉移開,孩子不好的一點都不要講,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孩子知道了會非常受傷。

第四、鼓勵孩子助人

如果家長總跟孩子說考多少分數,要超過哪個同學,這樣的做法只是培養了孩子的競爭感。

而面對競爭,需要的是孩子的競爭力,不是競爭感。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競爭力?家長應當經常對孩子說,要幫助別人,看到別人有需要要主動去幫助。

當孩子幫助他人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強。他人給孩子的反饋也是正向的,最終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獲得競爭力。

如果只有競爭感,等到哪天孩子遇到了無法超過的對手,他的精神就會瓦解。

人這一生,不犯錯的時候幾乎沒有。初二是孩子最容易犯錯惹事的時期,,這個時期如果孩子能順利的度過去,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如果有叛逆,家長也不必崩潰。犯錯是孩子的權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備代價。

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讓“跟孩子成爲朋友”不是一句空話,成爲受孩子歡迎的家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