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外的故事

家乡已进入仲冬季节。尽管是初冬,但也是各种树木最后一波发力的时候。你看,银杏黄了,枫叶红了,梧桐树叶开始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正是最美时刻。此刻,我坐在办公室里,感觉到窗外泛黄的绿叶、阴霾的天空、木朽及黄土的气息,都似乎显示出天地之间一种生命藏纳的静谧。


昨天下午,为写好《被历史湮灭的盛气》一文,独自一人去金华侍王府采风。对于写历史散文,我领略了郑骁锋、夏坚勇、耿立、张宏杰、张炜、朱鸿等人的散文风格后,也有了自己的思路:迂回到现实的背后去,以深刻地进入现实。但即使这样,对人性的分析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因为这是写历史散文的灵魂。这样给自己立了一标杆,对于我这个刚跨入文学创作的初学者来说要求也是高的。因为我的文化资源、抽象思维显然是缺乏的。于是我就一边写作,一边搜集我所需要的材料。利用百度反复核对历史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我苦苦地推敲自己的观点,以使它带着新意。这就是我昨天去金华侍王府的初衷。


一般的散文,无非是表达一种人性、人情的感受,对山川河流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观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但历史散文,还必须包含对历史人物人性的剖析探究,以及你代表历史人物内心的独白。我的目标是真诚、真相和真理,这或许有助于我的精神世界的清明和强健。


对于我现在喜欢写文章一事,许多人议论纷纷。一位浣江中学前任校长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平时大大咧咧的我,内心世界这么丰富;想不到我有这样的静心;想不到文章能写得这么勤快!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变成另外的一个我了。有时候觉得自己不是我自己,有时还会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拿昨天去金华采风一事来说,回来后,我自己也觉得我好“傻”。


进入侍王府后,我一边欣赏,一边拍照。有感触产生,立刻找位置坐下,开始在手机上撰写。随后又继续欣赏、拍照,不时记录…在回来路上,脑袋突发感触时,立刻就近下高速,把车停在服务区出口路边,拿出手机,继续按思路记录。这样,从金华到诸暨,我共下了三次高速!

自从开始写作,我变成一个“怪人”。有时别人下班了,我却还在办公室挑灯夜读,甚至有好几次夜里被学校保安拉下教学楼卷闸门关在里面;大年三十上午,别人已经都忙于过年分岁,我却还在办公室做读书笔记。

最近3年时间,我共写了近50万字的文章。我感觉有些快。思想的果实,熟了才美。前几年的写作确实有些“毛快”。有错句,有错别字,有些观点太逼人,有些语句太伤人。现在想想,为了赶市,匆匆地采摘不成熟的果子肯定是不好的,因为这是一种青涩的果子。虽然没有达到期许,但无论如何,我已经有了写作的经验和教训,而且,写作的路已铺就,剩下的就是我应该如何努力了。


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便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高山仰止,不可懈怠。攀登虽苦,乐在其中。


2020年12月9日早上一气呵成于办公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