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課外書

       

        整個小學階段我總共有四本課外書,而真正買來的只有兩本:一本是小學生作文選,一本是短文集。這兩本書還是上五年級的時候父親突發奇想給我買的。也許是我語文成績大不如前的緣故,也許是父親希望我寫好作文的緣故,反正是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給我買了這兩本書。

        我還清晰的記得剛拿到書時的情景,父親從自行車的黑皮包了掏出書遞給我,那是看起來很厚實的兩本書,素白的皮,上面有簡單的圖案和黑色的文字,捧在手裏沉甸甸的。我不知道父親爲什麼會給我買書,只是有一種莫名的驚喜。父親也沒有多說,只是簡單的叮囑了一句:“好好學習。”

        其實父親並不是不願意給我買課外書,只是家裏情況不允許。在那個生活拮据的年代,父母除了能給我交上八元的學雜費外,實在是沒有閒錢再給我買多餘的書了。我也明白家裏的情況,因此從來沒有在父母面前要過什麼課外書,買課外書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爲。

        雖然看到有些同學捧着課外書讀時,總會安耐不住羨慕的心情,有時會偷偷伸着脖子,斜着眼瞅兩眼,甚至連一幅圖畫還沒看清楚就因爲怕別人嫌棄趕緊收了眼。其實同學的書是可以借來看的,但是借別人的書,自己又沒有書借給別人看,這種有來無往的舉動心裏總會感到不好意思,於是也就懶得借了。

        那時每次到大姨家走親戚,總會看到表哥的牀下有滿滿一箱子的小人書,花花綠綠的書皮,騎馬射箭、舞槍弄棒的人物,真是羨慕的不得了。當我低聲下氣的央求看一看時,他總是說:“小孩子家看不懂,別給我弄壞了。”因此我也只有在夢裏想想的份了。可是自此一本本誘人的小人書卻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以至於到現在我都有一種深切的小人書情節。


        父親給我買的這兩本書就像一扇窗戶,給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原來作文是可以這樣寫的,竟還有比課文好看的文章。我每天都沉浸在這兩本書裏,翻來覆去的不知看了多少遍。怕書皮破了髒了,就用年畫紙包了個書皮,每次小心翼翼的翻動,嘩啦嘩啦的翻書聲對我來說其實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自從買了這兩本書,我的作文成績提高很快,以至於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這種表揚比學期末才發一張的獎狀更讓人怦然心動,獎狀只發一次,而表揚可是不定次數的。於是有些同學就想借我的課外書去看一看。我當然視之如寶,怎能隨便借人,只有關係好的朋友纔可以借閱的。

        一次週六寫作文,題目挺難,我憋了半天也沒寫出來。一想到自己每次被表揚的情景,我突然感到非常沮喪,心想,這下完了,老師不會表揚我的作文了。忽然想起了那本作文選,心想,看看有沒有啓發我的文章,於是就開始對着目錄找起來,真是無巧不成書,竟然裏面有一篇和我寫的題目一模一樣的作文。當時我的心激動的都要跳出來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下子鑽進了我的腦海裏:把它抄下來。我還自我安慰着,一定沒事的,我整天看都沒記的有這篇作文,何況其他同學呢。於是就偷偷抄上了作文本。結果可想而知,又一次受到了老師熱情的表揚。從那以後,我似乎嚐到了甜頭,一寫作文就翻作文選,改頭換面的抄一篇應付了事,甚至在不知不覺成了習慣。直到有一次我突然發現自己離開作文選竟然不會寫作文了。看着題目,頭腦裏空空如也,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內心咆咆燥燥,似乎失去了依靠一般。我立刻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若是再這樣下去,以後估計不要說寫好作文,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作文都要寫不出了。從此我就高擱了作文選,自己又認認真真的寫起作文來,雖然再也沒受到過老師的表揚,但我卻感到無比踏實。

        後來這兩本書被當時鎮長的兒子郎同學借去了,從此杳無音信。我也懶得再問他要,因爲我覺得這兩本書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它不再開闊我的眼界,甚至開始矇蔽我的雙眼了。

        此外,還有一本書讓我記憶尤深。那就是《中國神話傳說》。那時我們學校並沒有操場,體育課就是到學校外東邊的一個場院裏活動。一旦農民們忙夏或忙秋後,總會堆起一個個的草垛,草垛佔滿了場院,我們自然就沒了活動的空間,於是體育老師郝老師就開始給我們上內堂。內堂的內容就是聽他讀《中國神話傳說》。郝老師是一個瘦瘦的略有些鬍子茬的中年男人,一開口,眼睛就會彎成月牙狀,看起來非常和藹。他用我們當地的土話給我們讀裏面的故事,什麼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共工撞倒不周山……都是那時知道的。我們聽到津津有味,郝老師讀得神采飛揚。這些充滿玄幻色彩的神話故事就如同給我的大腦按上了翱翔的翅膀,讓我明白了原來在我知道的世界之外還有那麼令人難以想象的東西:雙乳爲眼,肚臍爲口,與黃帝大戰的刑天;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上有角的蚩尤;眉有八彩的堯;雙目重瞳的舜;耳有三漏的禹……把我本來色彩單調的內心世界點染得五彩繽紛、絢爛瑰麗。

        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又接觸到了一本古董書---《三字經》。


        那是個週末,我閒來無事就到同村的一個同學家裏玩。他們家院子裏有一盤石磨,我們就圍着它跑鬧,忽然我看到磨臺裏面有一卷黑黃色的東西,伸手一掏,一個髒兮兮的紙卷掉了出來。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本線裝的舊書。由於年歲太久,紙張已經變得十分脆硬,輕輕一翻就會碎掉很多。我也是好奇,就向着這位同學討要了回來。小心翼翼地捧回家,鋪在桌子上仔細的看,這才發現自己根本看不懂,上面很多字都不認識。只好叫過父親過來幫忙,父親拂去書皮的塵垢,這才知道這本書叫《四體三字經》,就是用楷書、隸書、篆書和草書四種書體排版的三字經。裏面全是繁體字,我當然認不得幾個。不過後來我竟無師自通的讀會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等一些文字。雖然不知道什麼意思,卻認識了好多繁體字。從此我知道了原來我們學的漢字還有這麼多寫法,同時也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對中國傳統文化仰慕的種子。

        再後來,在一次放學路上,在不知是哪家倒的垃圾堆裏我發現了一本民國時期的初級小學《公民》課本,大家都說是死人的東西,動了晦氣,可是我卻喜歡的不得了,就偷偷撿了回來。因爲我已經認識了很對繁體字,讀起來竟也不算困難。這本書裏講了很多教育大家如何做人做事的故事,小故事平實易懂,易於接受。比如《我說話要輕而和氣》,講的是王獻之的故事;《我對人要和顏悅色》,講的是劉寬的軼事;《我竭力做有益於公衆的事情》,講的是南丁格爾的事蹟……這些故事就像生了根,深深扎進了我的生命裏。


        在小學,我幾乎沒有讀過其他的課外書,就是這四本七湊八湊的雜書。然而正是這四本書卻在那個生活貧瘠的年代爲我提供了最珍貴的精神食糧。它讓我學會了善良、真誠和信任;懂得了珍惜、努力和進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