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豬都會飛……

閱讀:《覆盤》

core:

而知識方面的社會情緒,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邏輯去把握。更重要的是,這個情緒雖然也有過時一說,但影響並不嚴重,最多從暢銷書轉變成長銷書。

這樣策劃的壓力就小得多。舉個例子。《異類》是一本很暢銷的書,很多名人都推薦過。

裏面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一萬小時定律。

大意是,一個人要想在某個領域成爲專家,做到比較高的水準,必須在該領域有1萬小時的積累,也就是有5~10年的沉浸。當然,這個1萬小時並不是確定的數。

剛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很多人的內心是熱的,1萬小時就可以成爲專家或者權威,那我也可以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啊。

但慢慢的人們發現,好像哪裏有點不對。如果只要1萬小時就能成爲專家,那不是專家滿街跑了嗎?

很多人都在一個領域做了5~10年,好像也並沒有多大建樹。而且,如果時間長就有效,那爲什麼有3年經驗的人比有10年經驗的人做得更好。這個懷疑一出現,就相當於出現了一個知識缺口:怎麼1萬小時定律就不靈了呢?如果能夠彌補這個缺口,那書自然就會暢銷。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本《刻意練習》。這本書在2016年11月出版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銷售量已經過10萬冊。

人們這才清楚,原來指望花1萬小時就能成爲專家是不現實的,因爲很可能這1萬小時,你不過是在進行天真的練習,在一個低水平的基礎上不斷地重複、重複、再重複,那樣就是花100萬小時,恐怕也不過是起點低水平的徘徊。

真正有效的是要進行刻意練習,要有導師、有目標、有步驟、有反饋等,只有通過刻意練習,人們才能不斷進步。那麼,刻意練習之後呢?

我的理解是,人們將會發現,堅持是很難的。如何堅持,恐怕會是下一個知識缺口。

據說國外有一本名爲《Grit》(堅毅)的書現在銷售不錯,不知道國內哪家出版社拿到了版權。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所謂符合社會情緒,其實就是把握事物的內在發展邏輯,從而跟進事物的發展趨勢。如果放在更大的視野裏,這種思維就可以幫助你把握社會的需求變化。

比如說,從20世紀90年代末的電視,到現在的房產,從自行車到私家車,從固定電話到手機,等等。這就是雷軍所說的風口。

站在風口,豬都會飛。現在很多編輯也會追逐風口了。

但風口很容易趕不上,因爲觀察確認風口需要時間,找到作者寫出來需要時間,寫出來之後的編輯印刷發行還需要時間,很容易就只趕上了風口的尾巴,甚至是等書出來,風向已變,那就白忙活一場了。

體察人心的脈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