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三個關鍵十年

人一生有三個理財的關鍵期。如果在每個關鍵期做好應有的安排,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得非常順利。

理財的第一個十年

22歲至32歲,即大學畢業後的首個10年。我們由選擇工作、努力工作或學習進修、再到升職、跳槽,同時我們也到了適婚年齡,要組織家庭、要買房買車、要結婚生子,是忙碌而充實的10年。

這個時候,我們宛如早晨剛剛升起的太陽,最大的優勢是擁有無限美好的未來。我們擁有最多的發展機會和最大的實現可能性。

大多數人在此時已經能在經濟上逐步實現自給自足,並開始進行小比例的儲蓄。這段時間的財務目標,大多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更多的是一種實踐和學習的經歷、心得和嘗試的過程。我們可以容許自己摔得很慘,因爲這時候跌到,再爬起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這個階段,我們應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學會儲蓄,每月拿出收入的10%-30%進行儲蓄,堅決不做“月光族”,同時累積人脈和工作經驗,提高專業知識,努力升職加薪,增加主動收入,儘快存下第一桶金。

這是最重要也是打基礎的十年。如果這十年能夠妥善規劃,到了第二個十年——32歲至42歲,就能有更多的選擇。相反,如果沒有頭十年的儲蓄積累及經驗打底,就不可能在第二個十年有及時平穩的起飛。

理財的第二個十年

古人說“三十而立”。如果說,人在20歲時,多半還活在希望和憧憬中,那麼,30歲時,是實實在在生活在自己努力和創造的現實與生活裏。經過了20歲的青蔥歲月,人生中很多飄忽的、空洞的東西被過濾掉了,剩下的是剛剛好的不急不躁、沒有太多空想,也沒有太多遺憾的踏實人生。

這個時期,金錢會越來越多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除了給自己買房買車以外,也要開始嘗試通過投資來錢生錢了。我們不能再僅僅依靠單一的薪水來生存,嘗試拓寬收入渠道已經成爲當務之急。

這個時候要注意分清楚什麼是好資產,什麼是不良資產。集中有限的本金去購買那些能夠帶來被動收入的好資產。不要過多地把本金消耗在享受型的自用資產上,如換比實際需求更大的房子,換更豪華的車,不斷的買奢侈品等等。我們需要改變來源單一的、脆弱的收入結構。挖掘身邊被我們忽視了的、可以產生收益的沉睡資產,把它們更好地利用起來,不要輕易浪費。

我們也需要學習使用槓桿,但同時也要警惕槓桿。我們也要適當地承擔風險,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

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現有的變現技能選擇創業或發展副業等,利用自己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藍海。

理財的第三個十年

人生如白駒過隙。青年時期像節日夜空裏的煙花,絢麗璀璨,但是卻轉瞬即逝。轉眼,我們就踏入了42歲-52歲這第三個十年。這個時候,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雖然收入比以往更高,但人生的慾望也隨之快速膨脹。孩子逐漸長大,花銷也跟着增長。父母一天天老去,醫藥和看護的負擔日益加重。“夾心”的滋味在我們人生滑過拋物線的頂點後悄然登場了。

當然,這個時候的我們,心態成熟,年富力強,有着前面20年的積累和歷練,不會再像年輕時候那麼匱乏,也還沒到老年時的衰弱無力,雄心猶在。這是一個既滿意又不滿意的十分矛盾的階段。一部分中年人積極進取,把握過去積累人脈、經驗和資本優勢,再創人生的輝煌。另一部分中年人看着事業有成、兒女長大,會產生一種由衷的滿足,轉而按部就班,着力於看守既有的利益,步步爲營。

無論是激流勇進還是小富即安,這個時候的我們都就應該開始部署退休後的生活了。在持續地購入資產、不斷增加被動收入的同時,注意分散風險,也可以通過創建實體架構來合法節稅。不用再依靠體力和腦力大量輸出來賺錢,而應以被動收入爲主要收入來源,能隨時開啓“退而不休”的生活。直到52歲以後,我們可以享受生活,同時也應注重合理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合法節稅,以及開始考慮財產的傳承。

這就是人生的三大理財關鍵期。理財規劃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應貫穿人的一生,跟隨生活狀態的轉變不斷進行調整,抓住關鍵期,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