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

關於作者

唐納德·卡根,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古典學與歷史學斯特林教席榮譽退休教授,古希臘歷史研究的權威學者。

關於本書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發生在2500年前,雅典和斯巴達的一場戰爭。在戰爭過程中,受到波及的城邦有1000多個,整個古希臘世界都被捲入了戰火。

爲什麼要專門講這一場發生於2500年前的戰爭呢?答案很簡單,因爲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而這場戰爭又是影響希臘文明的重要事件。大家知道,古希臘文明非常燦爛輝煌,但是就這樣一個文明居然最終滅亡了。不僅滅亡了,甚至被遺忘了一千多年,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被重新發現。這是爲什麼呢?這就要說到伯羅奔尼撒戰爭了,正是這場戰爭,導致希臘的滅亡。這是“伯羅奔尼撒戰爭”負面的影響,它還有正面的影響,就是促進了希臘政治哲學的發展。西方政治思想三巨頭,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都跟這場戰爭有關。他們對戰爭的反思,影響了後來的西方文明。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場戰爭都很重要。

核心內容

雅典和斯巴達在戰勝波斯之後,各自組成聯盟導致了希臘的正式分裂。在兩個聯盟對立的過程中,摩擦不斷升級最終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的結果是雅典落敗,斯巴達勝利。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爲你解讀的書叫《伯羅奔尼撒戰爭》,作者是唐納德·卡根。卡根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國家級學術榮譽“國家人文獎章”。在學術上,卡根擅長古典文獻學和考古學,這本《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他根據最新的文獻和考古研究寫成的。

關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了。這本書語言十分精練,內容可信度也很高,但卻有兩個問題。第一,這是一本編年史,類似於中國的《資治通鑑》,書中僅僅是如實記錄了戰爭的過程,而沒有研究視角。第二,修昔底德的記載到戰爭第21年就截止了,缺失了後面七年的內容,因此不完整。所以,相比之下,卡根的著作不僅有更全面的記錄和研究,還有超越當時歷史的視角,所以是目前相關領域較好的著作。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發生在2500年前,雅典和斯巴達的一場戰爭。在戰爭過程中,受到波及的城邦有1000多個,整個古希臘世界都被捲入了戰火。爲什麼要專門講這一場發生於2500年前的戰爭呢?答案很簡單,因爲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而這場戰爭又是影響希臘文明的重要事件。大家知道,古希臘文明非常燦爛輝煌,但是就這樣一個文明居然最終滅亡了。不僅滅亡了,甚至被遺忘了一千多年,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被重新發現。這是爲什麼呢?這就要說到伯羅奔尼撒戰爭了,正是這場戰爭,導致希臘的滅亡。這是“伯羅奔尼撒戰爭”負面的影響,它還有正面的影響,就是促進了希臘政治哲學的發展。

西方政治思想三巨頭,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都跟這場戰爭有關。他們對戰爭的反思,影響了後來的西方文明。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場戰爭都很重要。

那麼接下來, 我們就通過三個部分來講述這本書的內容。

第一部分,我們先來看看,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頂級城邦究竟有什麼樣的不同,這種不同又埋下了怎樣的衝突的種子。第二部分,我們再來看看,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以及最終的結果。第三部分,我們最後再來看看,這場戰爭產生了怎樣後果和影響?

第一部分

好,我們先來講第一部分內容,雅典與斯巴達的不同與衝突。

首先,我們要知道 “古希臘”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甚至不是一個文明概念,而是一個地理概念。這就類似於中國人經常說的“西方”,廣義上的西方,不僅包含不同國家,還包括不同的文明。古希臘也是如此,廣義上的古希臘指的是希臘半島上的城邦,以及周邊的殖民地。每一個城邦都是一個獨立的政治體,都是一個狹義的文明。比如,雅典和斯巴達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文明。雅典奉行“民主主義”,斯巴達奉行“軍事主義”。它們是希臘諸城邦中,最強大的兩個,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在他們倆之間爆發的。

雅典位於希臘本土南端,斯巴達則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二者的直線距離並不遠。所以,儘管兩個城邦在體制和文化上截然不同,但這並不影響二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比如,波斯帝國的兩次入侵,都是雅典和斯巴達共同抵禦的。在這個過程中,就產生了很多著名的故事。比如“馬拉松戰役”“斯巴達三百勇士”等等。最終,強大的波斯帝國沒能實現對希臘的入侵。但在擊敗了波斯之後,雅典和斯巴達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就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曹、孫、劉。當曹操大軍壓境時,孫權和劉備選擇聯合。當曹操被擊敗之後,孫權和劉備之間的衝突就產生了。

那麼,雅典和斯巴達的衝突點究竟在哪兒呢?衝突有兩個,第一是制度,第二是國家性質。從制度上來說,斯巴達是軍國主義,雅典是民主主義。軍國主義的特點就是強權與統治。在斯巴達城邦內部,斯巴達人只佔全國人口1/7,是統治階層。除了斯巴達人之外,剩下的都是“奴隸”,被稱爲“黑勞士”。斯巴達人負責軍事,屬於公民,有政治權利;黑勞士生產,不屬於公民,沒有政治權利。

雖然數字上來看,一個斯巴達人平均受7個黑勞士供養,但斯巴達人的生活並不優越。斯巴達人崇尚武力,因此所有的斯巴達人都是戰士。在斯巴達,只有健康的新生兒纔有資格活下去,殘疾的、虛弱的,都要丟棄。男孩7歲離開父母,到軍事學校學習。20歲可以結婚,但夫妻不能同居,男人必須服役到60歲。在如此嚴格的訓練下,斯巴達的陸軍極其強大,它的重裝步兵被認爲是不可戰勝的。

斯巴達之所以如此崇尚武力,是因爲黑勞士的數量遠多於他們,所以需要保持軍事強大以維持統治。雅典就不需要這麼做,雅典城內也有奴隸,而且數量不少,約佔總人口的1/3。但和斯巴達相比,雅典的奴隸有兩個特點。第一,斯巴達的奴隸大多數是當地的被征服者,而雅典的奴隸基本都是戰俘或者被販賣者。第二,雅典奴隸雖然不少,但數量沒有超過雅典人。所以,雅典不用擔心,奴隸聯合反抗的問題。

雅典實行的是民主主義,雅典的公民是有政治權利的。雅典定期召開公民大會,討論公共事務的決策,最終以投票的方式定奪。公共事務的範圍很廣,包括執政官選舉、軍事戰爭、社會福利、法律審判等等一系列事物。除了奴隸之外,大多數人都有人身和財產自由。這就跟斯巴達完全相反,這是兩個城邦在政治上的對立。

在國家性質上,斯巴達與雅典也截然不同。雅典是海洋城邦,以商業爲主;斯巴達是陸地城邦,以農業爲主。在一開始的時候,雙方這種不同可以形成一種互補關係。比如,面對波斯的時候,斯巴達負責陸上軍事,雅典負責海上軍事,一齊擊退波斯。但是隨着兩個城邦的不斷髮展,衝突也越來越明顯。在希波戰爭之後,雅典的海上霸權越來越明顯,很多周邊的城邦被迫附屬於雅典,向雅典納稅。一開始,這種現象只存在於沿海地區,不久之後便向陸地擴張。說白了,就是雅典已經不滿足於海上霸權,而開始試圖影響陸地城邦了。再加上雅典和斯巴達在政治理念方面的分歧,斯巴達越來越感到危機。所以,當時的希臘城邦形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以雅典爲中心的“提洛同盟”,一個是以斯巴達爲中心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就這樣,原本在希波戰爭中並肩作戰的斯巴達和雅典正式開始對立。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一部分內容,總結一下,就是雅典和斯巴達在擊退波斯之後,因爲政治理念和國家性質的不同而逐漸走向對立。

第二部分

現在雖然對立的局面已經形成,但是雙方一開始都很剋制,因爲誰都不願意陷入戰爭。那麼,既然如此這場戰爭又是如何爆發和演化的呢?這就是我們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

簡單來說,雖然斯巴達是軍國主義,而且崇尚武力,但直接挑起這場戰爭的卻是信奉民主主義的雅典。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從希波戰爭結束後說起。

我們剛纔說到,希波戰爭結束後,雅典和斯巴達分別組建起了同盟,一個是提洛同盟,一個是伯羅奔尼撒同盟。這兩個同盟雖然在表面上對立,但彼此之間並沒有爆發直接衝突。最先牽動這場戰爭的是一件小事。公元前459年,伯羅奔尼撒同盟中的兩個城邦科林斯和墨伽拉爆發戰爭。因爲是同盟內部的衝突,斯巴達偏袒誰都不合適,只好兩不相幫。這樣一來,墨伽拉不幹了:我認你當老大,你卻和稀泥。於是,墨伽拉就打算脫離斯巴達,投靠雅典。

對此,雅典當局是拒絕的,爲了一個墨伽拉而得罪斯巴達,得不償失。但因爲雅典是民主主義,所以當局決定了不算,還得公民大會決議纔行。大多數雅典人覺得,墨伽拉的地理位置很好,如果它加入提洛同盟,會增加戰略優勢。所以,公民大會同意墨伽拉加入提洛同盟。這樣一來斯巴達不幹了,我們向來井水不犯河水,現在你居然挖我牆角,不能忍。於是,斯巴達出兵開始了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這一次戰爭的規模不大,而且斷斷續續打了15年。最終的結果是,雅典妥協,墨伽拉回了伯羅奔尼撒同盟。你看,雅典式民主的弊端就在這裏顯露出來了。因爲雅典搞得是直接民主制,就是讓所有公民參與投票並決策。而大多數人面對問題時,考慮的都是直接利益。比如這一次,因爲他們覺得墨伽拉的加入有戰略好處,所以就同意,卻不考慮這件事會帶來怎樣的政治影響, 以至於將雅典白白的拖入15的戰爭之中。

不過這一次戰爭也不是沒有正面影響,實戰之後雙方都明白了,彼此一旦開戰,結果就只能是兩敗俱傷。所以雅典和斯巴達簽訂一個《三十年和約》,在合約中雙方正式確定了陣營,也表達了和平的願望。但這裏有個問題,斯巴達和雅典希望和平,底下的小弟卻喜歡挑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簽訂了合約,雅典和斯巴達也很難置身事外。

果然,合約簽訂沒幾年後,上一次跟墨伽拉衝突的科林斯又不安分了。這一次它又和克基拉起了衝突,原因是爭奪殖民地。公元前436年,科林斯決定徹底征服克基拉。科林斯屬於伯羅奔尼撒同盟,而克基拉沒加入任何同盟。所以,科林斯煽動其他幾個城邦組成聯軍進攻克基拉。克基拉沒有辦法,只好向雅典求救。按照上一次的經驗,雅典應該不會再蹚渾水了,但這一次公民大會依然決定支持克基拉。這是因爲,克基拉雖然離雅典很遠,但他擁有一支僅次於雅典的強大艦隊,一旦它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那雅典的海上壓力就會很大。所以,雅典要救克基拉。不過,這一次雅典出兵很剋制,僅派了30艘戰艦威懾一下,讓科林斯退兵。科林斯退兵後不服,就去找斯巴達撐腰。這時的斯巴達雖然強大,但不願輕易發動戰爭,因爲對外戰爭會增加黑勞士叛亂的風險。

所以,本來這事到此也就結束了。沒想到,斯巴達不表態,雅典卻來勁了。雅典宣佈對墨伽拉實行貿易制裁,因爲墨伽拉也參與這次事件,必須受到懲罰。雅典這一招很不高明,因爲克基拉不屬於提洛同盟,你有理由幫他,卻不能以此作爲制裁的理由。雅典來這麼一手,在政治上讓斯巴達很尷尬。於是斯巴達認定雅典違反了《和約》。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在選擇開戰之前,雅典人就想好戰略了。因爲雅典地勢險要,且城池堅固,所以雅典人打算以守爲攻,不跟斯巴達碰硬。當時的斯巴達以步兵爲主,攻城很困難,不能久戰。戰爭時間一長,斯巴達就不得不妥協談判。而斯巴達這邊的戰爭設想是,自己的重裝步兵天下無敵,一出動雅典人會要求和談。也就是說,雙方都覺得,這是一次小戰役,很快就能結束。沒想到的是,這一打就打了三十年。這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情景很像,開戰前德國、英國、法國也認爲這一次打上幾個月就了不起了,沒想到一打打了四年。

在戰爭的前期,雅典是佔上風的,斯巴達確實無法攻破防禦,只能長期包圍。但這個戰略卻遭到了兩個威脅。第一,是瘟疫,開戰後不久,雅典就爆發了瘟疫。在兩年時間裏,雅典損失了1/3的人口的,其中包括4400重步兵和300名騎兵,軍事力量嚴重受損。這就讓雅典的防禦成本和難度大幅度上升,由此引發了第二個威脅。按照原本的戰略,斯巴達應該很快就求和退兵的,但現在的局勢是,反而雅典越來越被動。在這種情況下,公民大會就逼迫當局主動出擊。這一次主動出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僅襲擊了斯巴達的後勤基地,還在正面戰場上打敗了斯巴達。之後,斯巴達被迫求和,雙方再一次簽訂了合約。這是戰爭的第一階段,一共持續了十年,之後是長達7年的和平。7年之後,雙方又因爲同盟之間的摩擦,再次開戰了。

這一次是以雅典遠征西西里島爲開端。當時,西西里島上有兩個主要城邦,敘拉古和塞傑斯塔。敘拉古屬於伯羅奔尼撒同盟,塞傑斯塔屬於提洛同盟。敘拉古一直想獨佔西西里島,所以就出兵攻打塞傑斯塔。雅典經過公民大會討論,決定出兵援助塞傑斯塔,統帥是亞西比德。這一次亞西比德是信心滿滿,而且還打了幾場仗。但這個時候,雅典上演了一出“民主的鬧劇”。亞西比德被缺席審判爲死刑,罪名是陰謀顛覆政府,褻瀆神明。使者帶着判決,遠赴戰場讓亞西比德交出軍權,回雅典受刑。

當然,所謂顛覆政府,褻瀆神明都是“莫須有”的罪名。亞西比德被判死刑的主要原因,是他最初的幾仗不太理想。這樣一來,雅典人對他的態度立即就變得刻薄和冷淡了。亞西比德的反對者利用這個機會,不斷抹黑他,並鼓動公民大會對他進行審判。然後就有了我們剛纔說的那一幕。這一舉動產生了兩個影響,第一是雅典遠征軍受到動搖,嚴重影響了作戰。第二,亞西比德被迫逃亡到斯巴達,雅典很多祕密和弱點都被斯巴達掌握。

簡單來說,雅典逼走亞西比德的結果就是,在西西里陷入困境。新上任的將領既不敢進攻,又不敢撤軍。敘拉古就乘着這個時候,聯合斯巴達進攻雅典軍隊。結果是4萬雅典軍隊全部覆滅,將領被俘。經此一戰,雅典的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元氣大傷。

西西里一戰後,斯巴達開始對雅典窮追猛打,發動了連續進攻。公元前405年,斯巴達再度重創雅典軍隊,包圍了雅典城。公元前404年,雅典徹底投降,與斯巴達簽訂和約。雅典依照和約,需要毀掉城牆,交出艦隊,解散提洛同盟。至此,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

回顧整個戰爭過程,我們能明顯看到,這場戰爭是不斷升級的結果。一開始,雙方都不想打仗,雅典和斯巴達都在剋制。但是,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讓雙方的對立升級。再加上,雅典的幾次決策失誤,讓這場戰爭最終變得不死不休。說到戰爭責任,我們可以指責雅典,但這並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雅典和斯巴達一開始就把自己放在對立的位置上,並將這種對立越擴越大。這種局勢一旦成型,日後的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我們要說的第二部分內容。

第三部分

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只是一個古希臘內部的事件,還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第三部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歷史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影響,主要在政治和思想兩個方面。

在政治方面,這場戰爭直接導致了古希臘的衰落。持續的戰爭讓希臘的人口銳減,戰爭過後雅典的成年男性比戰前少了一半。伯羅奔尼撒同盟也好不到哪去,科林斯的成年男性減少了20%,斯巴達的生育率也在急速下降。同時,由於愛琴海沿岸陷入戰火,希臘的商業貿易也受到了損失。

斯巴達雖然擊敗了雅典,解散了提洛同盟,但是它沒有辦法取代雅典。在戰前,斯巴達的能力也只是維持伯羅奔尼撒同盟。在戰爭結束,自己受損的情況下,根本接管不了雅典留下的權力真空。更嚴重的是,三次入侵都不成功的波斯,在這個時候得以乘虛而入。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斯巴達爲了徹底擊垮雅典,居然和波斯合作。斯巴達向波斯借了一筆錢,代價是在戰爭結束後允許波斯佔領一些城邦。但是戰爭結束後,斯巴達反悔了,因此又和波斯展開了長期的戰爭。而就在波斯與斯巴達兩敗俱傷的時候,馬其頓城邦突然崛起,亞歷山大統一了希臘,平定了波斯,創立了一個大帝國。但亞歷山大的帝國僅僅是曇花一現,隨後便消逝了,古希臘也就此徹底衰落了。造成了古希臘的整體衰落,這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在政治上的影響。

比政治影響更大的是思想上的影響。在第二部分中,我們說過,雅典的民主制在戰爭中起到的都是負面的影響。這就讓希臘人對“民主”產生了一種厭惡的情緒,比如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認爲,民主制和獨裁製一樣是最壞的政治體制。這種思想影響了西方兩千多年,一直到美國建國的時候,美國的國父們還把民主制當作防範和杜絕的對象。對,你沒有聽錯,美國在建國的時候,實行的是共和制而不是民主制。今天我們看到的美國政體,是過去幾百年間演化的結果。這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在思想上的影響。

總結一下,伯羅奔尼撒戰爭在政治上直接導致了古希臘的衰落,在思想上讓民主被污名化了兩千多年。

總結

好,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已經講述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們再來總結一下。

第一,斯巴達和雅典一個是軍國主義,一個是民主主義;一個是陸地城邦,一個是海洋城邦,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對立。

第二,斯巴達和雅典在戰勝波斯之後,各自組成聯盟導致了希臘的正式分裂。在兩個聯盟對立的過程中,摩擦不斷升級最終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的結果是雅典落敗,斯巴達勝利。

第三,雖然勝利者是斯巴達,但它並沒有因此得到什麼好處。這場戰爭在政治上導致了整個希臘不可逆的衰落,同時民主制也被西方誤解了兩千多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