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與權力》

關於作者

作者蓋伊·特立斯從《紐約時報》的送報生開始做起,在這家報社工作了十年,後來長期爲《紐約客》《時尚先生》等世界一流雜誌撰稿,主要是非虛構類作品。他的特稿作品《弗蘭克·辛納屈感冒了》曾被譽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非虛構文章”。

蓋伊·特立斯是新新聞主義的代表人物。所謂新新聞主義,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新的報道寫作方式。在傳統觀念裏,新聞應該是平鋪直敘的,不帶情緒,不要求細節,但新新聞主義的倡導者們將文學寫作的手法用在了新聞報道里面,強調對話、場景和心理描寫,而且有很多細節的刻畫。在20世紀60年代,新新聞主義達到了自己的高峯。

關於本書

本書敘述了《紐約時報》從1896年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期間發展的故事,這份報紙歷經過什麼變革、編輯部之間有過的爭鬥、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還有這份報紙對自己新聞理念與邊界的保護。

核心內容

一、《紐約時報》王國的建立,契機在於阿道夫·奧克斯在1896年買下了《紐約時報》,並且用“刊載所有適合刊載的消息”的理念,使其得以從小報中迅速崛起。二、除了發行人之外,歷任總編輯也樹立和鞏固了《紐約時報》的地位。三、《紐約時報》之所以能到達今天的地位,與它的運行機制密不可分。它堅持客觀性,並有龐大的編輯和記者部門事無鉅細地組織、蒐集、整理事實和材料。另外,它對於商業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甚至設置了一個廣告審查部門來保證廣告的適當性,寧願損失收入也不會刊登失去尊嚴的廣告。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爲你解讀的是《王國與權力》。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42萬字,我會用大約25分鐘的時間,爲你講述書中精髓:《紐約時報》如何從一份曾經虧損的報紙走向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媒體機構。

“新郵輪泰坦尼克號觸及冰山,午夜船首已開始進水下沉;婦孺登上救生艇撤離險境,凌晨零時27分後電訊已告中斷。”這是紐約時報對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發出的第一篇報道。

1912年4月15日星期一凌晨,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併發出求救信號的線索傳到了紐約時報編輯部,時任總編範安達第一時間做出了準確判斷。當天凌晨3點多,範安達和他的編輯部已經組織好了內容,第一時間在頭版發出了報道。隨後幾天,紐約時報又對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跟進了持續而詳盡的稿件,這一系列報道,也讓紐約時報一戰成名。

到了今天,紐約時報在美國乃至全球新聞界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得到過超過120次普利策獎,普利策獎大家可以理解爲新聞界的諾貝爾獎,是新聞報道行業的最高榮譽。

這本《王國與權力》講的就是紐約時報從1896年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期間發展的故事,這份報紙歷經過什麼變革、編輯部之間有過的爭鬥、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還有這份報紙對自己新聞理念與邊界的保護。爲什麼書名叫做《王國與權力》呢?首先將紐約時報稱作一個新聞王國並不爲過,它畢竟是一份擁有上百年曆史,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另一方面,在歷史的進程中,這個王國也面臨着權力的更替,也就是那些擁有者與管理者對它的維護、運行,自然也有爭搶。對於紐約時報,作者在後記中給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它像一棵根深蒂固而又靈活的大樹,每天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搖擺,在搖掉了它衰老的舊葉子之後,依然保持着四季的茂盛。

這本書曾被前福克斯電視臺、福克斯新聞主席兼 CEO 的羅傑·艾爾斯選爲“關於新聞業五本最好的書”之一。更重要的是,《王國與權力》除了告訴我們紐約時報的歷史,它對整個報社的運作細節、管理機制都做出了細緻的描寫,也是至今爲止,我們能夠了解紐約時報歷史和運作的最權威的參考書。甚至如果我們想了解1960年代頂尖媒體人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也可以從《王國與權力》中探知一二。

這本書的作者蓋伊·特立斯從紐約時報的送報生開始做起,在這家報社工作了十年,他離開報社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頭去採訪自己的前同事,花了四年時間,試圖去還原與刻畫這個龐大的媒體機構。

在紐約時報的總編室裏,掛着歷任總編輯的照片。特立斯被這些照片吸引了,他認爲如果自己能瞭解所有的總編,從他們的視角去描述他們在世時紐約時報的故事,就可以從更私人的角度,獲得整份報紙的故事。這也是他決定寫下這本書的動機。

多介紹幾句蓋伊·特立斯的背景,他是“新新聞主義”的代表人物。所謂“新新聞主義”,簡單來說,是一種新的報道寫作方式。在傳統觀念裏,新聞應該是平鋪直敘的,不帶情緒,不要求細節。但新新聞主義的倡導者們,將文學寫作的手法用在了新聞報道里面。他們強調對話、場景和心理描寫,而且有很多細節的刻畫,在20世紀60年代,新新聞主義達到了自己的高峯階段。

本期的這本書就是以文學手法寫作的,不過,雖然看起來像是在講故事,但書中的每一件事和人物的關係,作者都經過很認真的考證,爲了求證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他都會專程去找當事人。對於想要了解紐約時報的讀者來說,可以說是一本非常精彩又詳細的歷史書籍。

下面,我就爲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我會爲大家講述三個重點內容,總體來說,是要通過歷史來告訴你爲什麼紐約時報可以達到今天的成就。

第一部分我們講講紐約時報真正意義上的建立。奧克斯,也就是當時紐約時報最重要的發行人,通過“刊登所有適合刊登的新聞”這個理念,怎樣改變了這份報紙;第二部分我們講紐約時報的發展,其中包括範安達、卡特利奇在內的幾任總編,在奧克斯家族的帶領下,怎樣讓紐約時報的精神貫穿始終,併產出高質量的報道;第三部分我們再歸因和總結一下它的運行機制,闡述紐約時報讓人尊敬的原因。

第一部分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內容:阿道夫·奧克斯的個人經歷,他如何奠定了紐約時報的報道基礎,並打造和建立了這個王國。

奧克斯的經歷要從美國的南北內戰時期開始說起。在這場戰爭當中,奧克斯的父母當時秉持着不同的立場,這就讓阿道夫·奧克斯十分不好過了。後來,奧克斯成爲了一箇中間派,他不願意站隊,也不願意冒犯誰,這一點,其實對於他後來給紐約時報定下的標準是有直接影響的。

在奧克斯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他進入了當地的報社,成爲一個印刷工學徒,學會了報紙這個行當中非常標誌性的手藝。當他20歲的時候,奧克斯通過貸款和廣告買下了一份名爲《查塔努加時報》的報紙。在他接手的時候,這張報紙印刷質量非常差,發行量也不好,所以奧克斯只付了250美元的首付,就買下了它。他對《查塔努加時報》做的事情,其實與後來對紐約時報做的事情一模一樣,就是讓它們成爲真正的新聞報紙,不帶意見,不擁護誰,也不主張改革。奧克斯希望自己的報紙就是不帶偏見的記錄新聞。在當時這個理念還是很少見的,所以很快《查塔努加時報》復甦了起來,奧克斯用10年的時間讓這份報紙的年利潤達到了2.5萬美元,這也爲他後來買下經營不善的紐約時報打下了基礎。

1896年,奧克斯借了7.5萬美元收購了快要破產的紐約時報。當時紐約時報的發行量已經下降到了9000份,還不如剛創立的時候。這還不是最糟的,當時紐約時報還負債30萬美元,每週虧損2500多美元。後來到奧克斯去世時,紐約時報的每日發行量已經達到了46.5萬份。到作者寫這本書的20世紀60年代,這個數字又翻了一番。

那麼,奧克斯是如何改造了這份報紙呢?首先,他爲報紙定了一個口號:那就是,刊載所有適於刊載的消息。這個口號看起來有點像是廢話,當時也引起了很多嘲諷,但仔細琢磨一下,它說的就是最樸實的道理。什麼是適於刊載的消息呢?顯然,對於一份新聞報紙來說,它提供的價值就是事實。在奧克斯投資紐約時報之前,他對紐約市場進行過研究,發現紐約最成功的報紙是普利策的《世界報》,還有赫斯特的《新聞報》。它們都只賣一美分,並且充滿了醜聞和小道消息。

奧克斯堅持讓自己的報紙成爲不帶偏見的日報,用他的話來說,這是一份“在讀者喫早餐時不會弄髒桌布”的報紙。他要求報紙“提供消息,而且是全部消息,以簡潔的、有吸引力的方式,用上流社會彬彬有禮的語言,公正地提供消息,不畏懼,也不吹捧。”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奧克斯發揮了他在印刷排版上的專長,購買了新的字體,然後要求編輯部報道法庭程序、財經新聞、市場報告、政府官方活動等等,這些是其他報紙不太報道的內容,因爲聽起來就挺枯燥無聊的。奧克斯還撤銷了報紙上的言情小說欄目,他要求所有的細節都保持客觀和真實。甚至在紐約時報後面的版面中,會有小號字體刊登紐約的每次火災。不僅如此,你還可以在紐約時報上看到天氣情況、衛星的名字、太陽落下和月亮升起的確切時間。

除了奧克斯想要達到公正、真實的目標之外,他還有很驚人的經營天分。他在接管紐約時報三年之後,把價格從三美分降到了一美分,當時只有那些談論花邊新聞的小報才賣這個價。奧克斯的合夥人非常激烈地反對這個決定,他們覺得這會讓紐約時報的形象掉價,和小報就沒什麼區別了,但奧克斯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爲這會讓更多的人來閱讀紐約時報,而不是其他沒有營養的廉價報紙。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做對了,僅僅一年之後,紐約時報的發行量就翻了三倍,廣告收入滾滾而來。而且這個舉措也讓它的競爭對手沒有喘息餘地,競爭對手們在之後的20年裏,在資金並不充裕的情況下都不敢漲價。

正是這些手段,讓紐約時報成爲了一份客觀並嚴肅的報紙,確立了自己可靠和值得相信的價值。作者認爲對於美國人來說,紐約時報就像《聖經》一樣,刊登在上面的內容,總是真實和值得信任的。

阿道夫·奧克斯爲這個紐約時報王國的建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在他去世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和其他幾百位領導人發去了唁電,查塔努加的每一個商社和工廠都關門一天,而紐約市降下了半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爲了保證讓自己的理念能夠延續下去,紐約時報一直被奧克斯的家族掌管着。在奧克斯去世後,他的女婿阿瑟·蘇茲貝格、蘇茲貝格的女婿德賴富斯以及蘇茲貝格的兒子龐奇·蘇茲貝格一直擔任這家報社的總出版人,也就是實際經營權的掌控者,保證了奧克斯理念的始終貫徹。一直到今天,這個報紙目前的總出版人是小阿瑟·奧克斯·蘇茲貝格,對,他依然來自於奧克斯家族。

第二部分

好了,我們剛纔聊了紐約時報王國的建立,講述了發行人奧克斯怎樣用“刊載一切適合刊載的新聞”這個理念,以及降價銷售的商業技巧,將紐約時報從一份虧損的報紙做大做強。但一份報紙只有發行人,也就是經營者是肯定不行的。作爲老闆也只是負責大方向的把控,而紐約時報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顯然不是靠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做到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看看第二個重點,紐約時報的幾任總編如何影響和一步一步確立這份報紙的王國地位。

剛纔提到,奧克斯和他的家族作爲發行人,對紐約時報產生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另一個不得不提的角色是這份報紙的總編輯。如果說奧克斯家族爲這份報紙提供良好的經營資金和大方向的把控,那麼總編輯的作用,則是負責具體到每一個選題和報道應該做成的樣子。紐約時報的歷任總編很多,在這裏我們就選擇兩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讓大家體會一下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1904年,紐約時報迎來了可能是它歷史上最重要的總編之一,範安達。範安達在紐約時報的歷史地位很高,他在一定程度上鑄就了這份報紙未來的地位,所以他也被稱爲紐約時報的首席建築師。這裏值得多說一點,範安達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報人,他還是一個學者,精通數學、科學和邏輯學。

在範安達擔任總編的長達20年的時間裏,他的日程都非常穩定。範安達通常在下午1點出現在編輯部,下午6點回家喫飯休息,然後10點又回到辦公室,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其他人下班的時候才離開。除了勤懇,範安達從來不是一個自負的人,這個特質讓他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條線索,所以在他領導紐約時報的階段,在好幾個重大事件中,紐約時報的速度都比競爭對手要領先,包括泰坦尼克號事件和日俄戰爭等等。

範安達最經典的成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紐約時報對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報道。他的團隊不僅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第一時間判斷準確併發出稿件,在隨後倖存者被另外一艘郵輪卡帕西亞號送回紐約時,範安達也同樣搶到了先機。他提前在船隻停泊的港口租下一整層旅館,架設了4條通往編輯部的電話線,還讓一名記者混進了一家電報公司,從而成功登上了卡帕西亞號。在卡帕西亞號靠岸三小時後,紐約時報的報道就刊印了出來,記者拿到了大量一手採訪,寫作成長達15頁的內容。泰坦尼克號沉船時樂隊依然在演奏樂曲的畫面,在電影中感動過許多人,這個細節也是被範安達的團隊還原出來的。正如我們開頭所說,這一系列真實而詳盡的報道也讓紐約時報一戰成名。

說完建築師範安達,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總編是特納·卡特利奇,他在1952年擔任紐約時報的總編,與範安達相差了好幾十年,都各有特點。卡特利奇上任的時候,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是他的前任詹姆斯一直採取放任型的管理原則,讓紐約時報的各個分社變得各自爲政,而他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將紐約時報編輯部的權力重新集中到總編和發行人的手中。

我們來看看卡特利奇都做了哪些事情:他先取消了奧克斯家族中賽·蘇茲貝格的特權,因爲這個人習慣獨來獨往,總是無視總部的規則,給其他人帶去相當不好的影響;然後卡特利奇努力融合紐約時報總部與華盛頓分社的矛盾,華盛頓分社在詹姆斯時代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獨立的王國,而且他們不允許分社之外的記者進入華盛頓,也就是美國的政治中心進行採訪;此外,在他發現編輯部的白夜班編輯也有對立情緒之後,卡特利奇把上班時間改成了每天中午上班,晚上10點下班,這樣,在報紙進入印刷廠之前的最後負責人從夜班編輯變成了他本人,這樣的好處是他可以保證白班編輯的意見在最終的版面中能得到採納,並且從他本人開始,加強夜班編輯與白班編輯之間的溝通。作者認爲,儘管卡特利奇沒有範安達的才華,也未必是所有總編裏最精明的,但他在不動聲色的處理人事和操縱形勢方面,卻是其他人的老師。

卡特利奇的另外一個貢獻是讓紐約時報在電視競爭的時代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主動權。當時電視作爲一個新的媒介,在美國迅速地普及和流行,這讓卡特利奇產生了危機感,而且他也意識到,在採訪現場新聞方面,報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與電視競爭的。但他深信的是,報紙能爲讀者帶去更多的細節,而且可以比電視更有效地去詮釋那些細節的意義。他覺得電視新聞除了少數例外,大部分記者更像是在爲觀衆介紹標題,對新聞的報道相當粗略,而報紙可以更深刻地挖掘更多領域。所以,在這個時候,紐約時報不僅要報道事實,而是得去報道事實背後的意義。

直到今天,紐約時報的深度文章依然非常有價值。事實上我認爲,卡特利奇的觀點對於今天這個視頻和圖片已經很流行的閱讀時代,新聞媒體應該怎樣定位自己,同樣有相當大的指導意義。

第三部分

好了,我們上面用兩個總編的例子,闡述了在奧克斯建成紐約時報之後,總編輯這個角色對這份報紙影響力的樹立和鞏固。一位是範安達,也就是紐約時報的首席建築師,用他精準的判斷能力帶出了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經典報道案例,奠定了紐約時報的影響力和地位;另一位是卡特利奇,他從管理方式上將權力收歸總社,並且在電視日益發達的年代,確立了一份報紙與電視新聞競爭的原則。那我們來聊聊本期的最後一個重點,也是一個更系統的歸納與總結,看看紐約時報的運行機制是怎樣讓它到達今天的地位。

這樣一個龐大的媒體機構能夠得到今天的地位,與它固定的運行機制,以及對客觀性的強調密不可分。我們以一個著名的例子來看看紐約時報平時是如何運作,並且保持新聞客觀的。這個例子就是美國總統肯尼迪被刺殺後,紐約時報的整個採訪和報道過程。

當時,一個叫湯姆·威克的記者在肯尼迪被刺殺的現場。他和其他媒體的同行都坐在車隊後面的新聞車裏,所以並沒有親眼所見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發生後,大量的細節湧向了這些媒體,有人說自己聽到了槍聲,有人自稱看到了一個窗口邊上撤走的步槍。但是威克根本沒有時間去核對這些敘述是事實還是猜測,只能靠自己的本能行事。

威克帶着自己的打印機和手提箱跑到了達拉斯機場的新聞編輯室裏,根本來不及打字,他直接通過電話連線到總部,後來這篇報道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口述完成的。這篇報道造就了威克的職業生涯,一年後他成爲了紐約時報華盛頓分社的社長。

好,我們繼續說肯尼迪這個事件,在拿到威克的現場素材之後,接下來則是編輯部的工作了。報社裏有大量的編輯人員、加工改寫員和資料室職員,這樣的組合讓紐約時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整理、檢查和補充一個報道所需要的背景資料。他們覈實並被要求佔領所有的事實,包括總統車隊經過的每一條街道的名稱;每件事情發生的確切時間,總而言之,就是那個下午發生的一切。

在成稿之後,稿件會被交到文字編輯那裏去。文字編輯們坐在三四張桌子組成的直角里面,看起來像是一個圍欄,因此他們被其他同事稱爲“牛欄編輯”,聽起來就不是特別友好。記者確實也挺煩他們的,因爲文字編輯可以說是奧克斯的捍衛者,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修改記者的文章,字斟句酌地改,保證風格不出差錯,甚至按照他們對紐約時報的理解進行重寫。這個職位得不到喝彩,也不會像記者一樣憑藉一篇好報道拿到普利策獎從而名揚整個新聞行業,但他們是紐約時報風格最後一道守護防線。

通過這樣的合作機制,在肯尼迪事件中,儘管威克幾乎什麼都沒看到,但最後他與編輯部的共同合作,完成了一篇106段的報道,佔了報紙一版還多的位置。這篇報道和這段歷史有多重要呢?作者提到,如果當時美國人買了這張報紙,那麼它將永遠不會被扔掉。

所以,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紐約時報的編輯、記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在面對突發重要新聞的時候,如何在一起運轉和工作,以保證信息的快速與準確程度,這是一個新聞機構所要具備的首要條件。

說完新聞的生產流程,我們再來看看紐約時報對待商業的態度。一家媒體的廣告部門就是所謂的商業部門,它提供了維持媒體運轉所需要的營收和利潤。1966年那會兒,爲紐約時報賺錢的人叫門羅·格林。他手下的部門有350人,這個部門能爲紐約時報帶去一個多億美元的收入。但格林有時候也蠻惱火的,因爲在他看來,樓上那些編輯部的人對報紙的商業性完全不在乎,整個公司可能只有他在乎。格林不明白爲什麼編輯部的人不尊重廣告,他認爲廣告也是新聞的一部分。新聞的世界裏充滿了貧窮、危險、炸彈和灰燼,但廣告記錄了這個時代里人們對生活的夢想。

格林賺來的錢確實也支持了編輯部門的工作,讓他們能在所有的重要事件中不會缺席。但紐約時報的編輯們確實不是很在乎自己對廣告部門的影響。比如紐約時報曾經有一篇文章談論吸菸會引起肺癌,後來一個捲菸廠主就撤銷了在紐約時報上面的廣告,讓格林損失了幾千美元。甚至還有一個檢查部門是專門審覈和修改廣告語的,他們會把“最好的東西”修改成“最好的東西之一”。不過格林也沒辦法,因爲這個部門是奧克斯創立的,他的原則是寧可損失收入,也不允許不實、欺詐以及有失善良和尊嚴的廣告刊登出去。這就是紐約時報對於商業的態度。

最後不得不提及的一點,是紐約時報與政府的密切關係。作爲一份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和國家一起成長起來的報紙,奧克斯家族堅信的是,對國家不利的事情,也是對紐約時報不利的。紐約時報與美國政界的交往向來非常緊密,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美國總統都極力和奧克斯家族保持良好的關係,很多紐約時報的總編輯或者高級編輯,都曾與時任美國總統具有私交,或者起碼能夠直接打進總統的電話。當然,紐約時報並不一定只會刊登那些對白宮有利的文章,但起碼在關係良好的情況下,總統能知道這家報社想做什麼,以及它的管理者們的最新情況。

當然,不管與總統交情如何,紐約時報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自由派傾向。在政治立場方面,紐約時報自1956年以來,從沒有支持過任何一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紐約時報一直支持民主黨,所以在過去兩屆選舉中,他們都支持奧巴馬競選總統。因此,放到現在來看,在共和黨特朗普當政的今天,紐約時報與白宮的關係並不友好,甚至出現過被白宮拒之門外的事情。

總結

好了,說到這兒,本期的內容就聊差不多了。下面,來簡單總結一下爲你分享的內容。

首先我們說到,紐約時報王國的建立,契機在於阿道夫·奧克斯在1896年買下了紐約時報,並且用“不帶偏見的報道新聞”,“刊載所有適合刊載的消息”這個理念,讓紐約時報得以從小報中迅速崛起。當然,這也得益於他非常優秀的降價策略。直到今天,奧克斯的家族依然掌管着紐約時報,並貫徹着他定義的風格與原則。

接下來我們聊了聊,除了發行人之外,紐約時報的總編輯也樹立和鞏固了紐約時報的地位。範安達作爲紐約時報的首席建築師,曾帶領紐約時報在若干重大新聞中佔據優勢,最著名的報道案例是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事件。而另一位總編卡特利奇,善於調和矛盾,並且將權力逐漸收歸回總部。他在報紙與電視的競爭時代,確立了紐約時報作爲一份報紙的競爭力所在。

最後,紐約時報之所以達到今天的地位,與它的運行機制密不可分。紐約時報堅持客觀性,並有龐大的編輯和記者部門事無鉅細地組織、蒐集、整理事實和材料。另外,對於商業的態度奧克斯也是非常明確的,他用一個廣告審查部門來保證廣告的適當性,而且寧願損失收入也不會刊登失去尊嚴的廣告。而美國的歷任總統都很注意與紐約時報高層保持良好的關係,當然,作爲一份自由派報紙,紐約時報與今天的特朗普白宮政府關係並不友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