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花開啓發錄023

每個人都有認知能量,就是當我們注意到一件事情,對它進行分析、判斷,乃至於記憶的時候,都是需要花費心力的。

認知能量,通俗來理解,就是“心力”。

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影響心力的三個因素。

1.關於情緒

情緒是可以傳遞的。一個人情緒差的時候,工作表現一定差;而一個人情緒飽滿的時候,創造力一定強。

一家高科技企業董事長,雖然每天煩心事纏身,但是他始終能保持着招牌的微笑,爲什麼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努力讓自己微笑?

他說,他的公司主要負責研發活動,研發活動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工作,要取得創新性的成果,就需要大家合作、討論,比如經常要進行頭腦風暴。

而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的隱性知識,所謂隱性的知識,就是那種常常只有自己能夠體會到,卻不容易傳遞給別人的知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只有穩定的情緒,才能激發更多的創造力。

因此,要儘量減少影響員工的情況。因爲人的工作狀態,最開始的時候效率低,它需要一個啓動,啓動完會達到一個較高的狀態,在較高的狀態上維持一段時間後,人就會累,效率就低。

如果這個過程中間被打斷,就需要不斷地重新啓動。這個過程如果反反覆覆,人的心力使用效率,就會像一個鋸齒狀一樣忽上忽下,而不是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這就有點像堵車時候的汽車,一腳油門一腳剎車,實際上是最費油的。

情緒的穩定,既是保持自己心力、又是影響他人心力、更是提升組織效能的關鍵。

怨恨、批評、內疚、恐懼,是我們生活中四種壞情緒的表現。 這起源於喜歡責怪他人,卻從不勇於承擔責任。如果我們敢於對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負責,那麼就不會責怪他人。

2.關於窄化效應

人是一個有機體,不是機器,當情緒不對的時候,當體內因素得不到排解的時候,就會出現決策失誤的可能,就會出現看問題的“窄化效應”,理性根本注入不進去。

羅文斯坦從神經生理學上指出人之所以會出現“窄化效應”,是因爲在當時存在着“體內因素”(visceral factors),你也可以理解成處於 “ 窄化效應 ” 的人,體內分泌了一些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所導致的行爲 “ 驅動力 ” ,九匹馬都拉不住。

這個拉不住,就讓他在這個時間點上表現出了違背常理的行爲——叫做“窄化的人”。

當我們注意到一個人不斷處於窄化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一些事情發生。比如,這個時候就特別不適合進行溝通交流。

羅文斯坦說,人的“體內因素”,常常和自己的偏好過不去。體內因素的濃度和變化是很快、很劇烈的。

所以當一個人鑽牛角尖的時候,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就只有那一件事,他會對那件事呈現出強烈的“暫時偏好”。

這時候他的注意力就在當下,就在那件事上,當前能夠把心中的那份情緒釋放出來就格外重要,什麼長期、未來,什麼外人的情感,全都不重要了。這就是所謂的“窄化”。

所以,管理自我和對待他人,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人不是機器,人是生物。對自己,要注意控制好心力,要通過休息調整狀態,對於他人也是一樣,因爲大家都不是機器。

3.關於“正念”

卡巴金強調,一個人如果處於正念的狀態,就意味着他集中心力專注於一件事,而不是做着這一件事,又想另外一件事。在卡巴金看來, “ 正念 ” 是心力配置的最佳狀態。喬布斯永遠穿着黑色套頭衫,扎克伯格的灰T恤,也都是節省心力的表現。

“心”本來是自然的、清淨的,沒有造作,不染纖塵。而心的這個“本來”,被無明煩惱障蔽後,變得雜亂垢染,念念無常。

在“心”的變遷中,如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善是怎麼生的,惡是怎麼起的,並通過有效的訓練,使心不向外追逐,才能守住本心。

我們真的會變成我們自己所想的那樣。我們認爲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認爲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

所有我們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我們所思所想的“ 因”,就是在創造將來的“果”。

別忽略我們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們所思所想,所說所做的,都在創造我們的將來。

“應該”是我們語言中最有害的詞。

世界只接受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接受和喜愛自己時,所有潛力,都被激發出來。

德魯克的管理學著作,有個關於從昆蟲到脊椎動物演變的比喻,這其實是個蛻變過程。

通過學習,思考,實踐,慢慢轉化變成一個有新器官的脊椎動物。這種蛻變的過程很有意思,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夠完全領悟。

有時候你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原來是一個昆蟲,現在爲什麼是有骨架的脊椎動物,簡直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但事實上,你可以證明我是個陸地上奔跑的脊椎動物。

未來,不能被機器取代的,那就是靈感創意,是人類智慧最閃耀的部分,是人類進步的助推器,靈感來源於片刻的頓悟,來源於身體、心靈、大腦智慧的參與。

4​.

All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are vague, all things are different, and the realm is also different.天地萬物渺渺茫茫,萬物各不相同,而境界亦不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