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做事之前,先得學會做人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古人以“禮”爲先,視“禮”爲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只有以禮待人,才能和諧相處。因爲有了禮節,溝通才會變得更容易,行事纔會變得更加便捷。任何一個有志之士,都不會僞裝真誠。相反,正是他們的真誠,才贏得了周圍人的信任,最終成功。

因此,做人真誠,待人有禮,得道多助,才能先人一步而成功。人這一輩子,做事之前,先得學會做人。

01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貌作爲傳統的“禮數”之一,至今仍被國人廣泛推崇。禮貌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溫文爾雅的談吐、彬彬有禮的態度、示意的微笑、得體的着裝等等。可以說,待人之禮,由細節決定,卻又與一個人的修養密不可分。

有人說,禮貌是一門“心靈選擇的藝術”。這話說得確實不假,禮貌是一個人立身處世不可或缺的東西。“不學禮,無以立”,不懂禮節,沒有風度的人,一輩子都脫不掉“庸俗”的帽子。

人與人間的相處,離不開禮數。但真正的“禮”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而不是流於形式的。如果把形式化的禮貌看得高於一切,人與人間的關係就很容易變得虛假、客套。過分強調禮貌的形式,卻忽略了它的真正含義。最終,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將不可避免地發生。

禮貌舉止,和人的穿衣是一樣的道理。既不要太鬆弛,也不要太緊繃。有些人,逢人做事,過於強調自己,原則性太強,總是散發出一股清高勁。只要別人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原則,他就會投以輕蔑的目光。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那些自以爲了不起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孤立無援,不受歡迎。

正所謂:“見人施一禮,少走十里路”,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不想被孤立,你需要調整你的情緒,試着和四周的人打成一片。對於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儘量寬容,不可太挑剔。

02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如果水太清了,魚兒就無法生存;混濁一些,你好我也好。

生活,不是藝術,沒有那麼多天花亂墜的想象,也沒有理想中那麼完美。要成功,你必須接觸不同層次的人。

年輕人往往自命不凡,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看誰都不順眼,對一些行業的“規矩”不屑一顧。然而,這是人情世故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要學會適應,除非有一天,你厭倦了,身心疲憊了,完全逃離了這個圈子。

對每件事都有一套標準和原則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懂得變通,固執已見,你就免不了被別人疏遠。很多人被四周的人“孤立”,都不明白爲什麼。過於堅持自己的原則,只會一次又一次被別人拒絕。也有一些人天生友好、靈活,懂得進退,就很容易和四周的人相處,而且很受歡迎。

03

做人,還是世故一些的好。即使你真的很優秀,你也應該懂得放下架子,也不要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你的優越感。放下學歷、背景,腳踏實地、謙虛地向他人學習。不能因爲別人與你不和,價值觀不一致就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一位老教授帶女兒到鄰近的一個村莊度假。女兒想玩水,老教授僱了一條船讓船伕劃到河心。船開動了,但她女兒卻嚇得縮了起來。老教授看到船伕一副鄉下人的樣子,便傲慢地問:“你懂數學嗎?”

船伕回答說:“先生,我只會算數。”教授又問船伕:“你懂化學嗎?”船伕回答說:“化學?沒聽說過,也不會。”

教授又問船伕:“你會用電腦嗎?”船伕笑着回答:“壓根沒聽說過。”

聽了後,教授感嘆道:“你不會數學,人生的意義已失去了三分之一;你不會化學,又省去六分之一;也不會用電腦,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意義總共失去了三分之二……人生豈不是人生很悲哀嗎?”

這時,天空烏雲密佈,眼看暴風雨就要來了。如此小的一艘小船,還處在江心位置,一但暴雨來臨,根本就抵擋不住。老教授驚慌失措,把女兒抱在懷裏,急切地問道:“船伕,這可怎麼辦?”

船伕平靜地說:“你會游泳嗎?”教授愣住了,吐出兩個字:“不會”。然後船伕說:“恐怕你會失去人生的全部意義……”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在某些方面,即使別人不如你或不同意別人的看法,也要謙虛一點,試着放低自己的身段。

尊重別人,禮貌待人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你可以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但你必須尊重別人發言的權力。不刻意奉承別人,但可以真誠地讚美別人。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和觀察,任何人的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世界之上很多事情都是多方面的。如果我們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必然要走很多彎路。有些人一路奔跑,但他們追逐的是錯誤的東西,心靜不下來,自然什麼都容不下。失敗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的壞心情帶給別人,給自己一個微笑,平靜地面對厄運,陽光纔會流進你的心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