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不可說,爲什麼不可說?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衆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

佛祖當即宣佈:“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鉢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鉢真傳”的典故。

幾千年來很多人都在討論摩柯迦葉到底笑什麼?他又明白了什麼?後面大家都說這就是道,不是道教的道,是真理,是宇宙的規律。因爲世間最深奧的道理往往都是用語言或者說不清楚的,能用語言文字說出來的,都不全面都不夠準確,所以佛曰,不可說,老子一書中也說了:道可道,非常道。

這也讓我想到了另一位聖人:孔子。雖然被稱爲儒家的創始人,然後被人稱頌了兩千年,也被人罵了兩千年。但是我覺得他很冤枉,因爲縱觀他的一生,他好像也沒有創作什麼作品,主要就是編纂《詩》、《書》、《禮》、《樂》是根據原有資料和線索,進行採集、搜索、整理、修正,這是“述”。就連最著名的《論語》也是他的弟子及後人根據他生前的言行所著的。

他的“仁者愛人,克己復禮”思想,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符合當時的民情和社會現狀的,但是在世的時候一直得不到重用,鬱鬱而終。但是,他去世以後到了戰國時期,出現了孟子,把儒家思想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民貴君輕”,不過儒家思想還是未得到廣泛的傳播和運用。直到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爲基礎,以陰陽五行爲框架,兼採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這下子好了,對了統治者的胃口,我做皇帝不是我要做的,是神仙讓我做的,我是天子,上天的兒子,你們都要服從我。然後儒家思想一直都被認爲是正統了,其他的諸子百家漸漸銷聲匿跡了,隨之而來的是儒家地位的越來越高,還有召來的罵名越來越多,而且很多都是罵孔子的。

你說冤不冤,換位想想,作爲孔子,我只是發展了一種理想,活的時候只是把其他的書籍整理,改編,沒有自己的著作流傳,也沒有自己標榜是聖人,還說了“不語怪力亂神”,到了後世,你們把我供起來成爲聖人,把我說的話編成書,又用我的思想來統治百姓,可是這些跟我有多大關係呢?爲什麼到最後背黑鍋的是我呢?

其實分析了一下,孔子確實是背鍋了。被後世子孫利用了,被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壞就壞在對天下太過盡心盡力了。孔子和老子之間有這樣的故事:孔子面對河流感嘆,逝者如斯,自己年華老去,卻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老子卻說:人生天地之間,本來和自然一體,人的生老病死,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其實沒什麼區別。自然而生,自然而死,順其自然,就不會迷失本性,心中常想功名利益,心中才會焦慮,纔會生出煩惱。

孔子解釋說:我是擔憂仁義不能施行天下,戰亂不能停止,國政不能清明,而匆匆一生幾十年,所以我纔會有一種大丈夫生於世間,卻不能建功立業,爲民衆做些事情的感慨。

老子說:天地沒人推動卻自然而行,日月沒有人推着卻可以井然有序,飛禽走獸不用人造卻也欣欣向榮,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哪裏用得着勞煩我們。

人的生死榮辱,也都是自然之道罷了。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國政自然清明,人心自然歸正,哪裏用得着去提倡仁義禮樂呢。

越是提倡這些,離人的本性越遠,就像是擊鼓追人,敲的越響,人跑的越遠。

老子卻說:仁義這個東西,順其自然,不要人爲推動。

所以說孔子敗就敗在這,活的時候追求功名利祿,想着要爲天下,爲百姓做點事,但是不符合統治者的利益,所以一輩子忙忙碌碌的。去世了之後,又被利用,但是很多後世弟子就是所謂的一開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這樣儒家名聲搞臭了,黑鍋全部丟給孔子了。

我爲什麼說孔子的事那麼長呢,因爲孔子其實說太多,做太多。佛祖講不可說,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都是不想解釋太多,因爲有很多道理是講不清楚,說不明白的,你一開口就是錯的,你錯了,後來的人聽了,還理解錯了,做了更是錯上加錯,所以後來會有人罵你,你一開始就是錯的。

但是爲什麼一說就錯呢?這就要從老子說起,老子說道是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聽不到,看不見,能看見聽見的東西也屬於道,但不是道。就比如風一樣,無形,無色,無象,但是你硬要把它裝在容器了,它就有了形狀,但是改天別人換一個容器裝,又是別的形狀,到底誰是錯?誰是對呢?於是爭執矛盾就來了,罵名也來了。道也是這樣,你講不出來的,一旦講出來就把它限制住了,就是錯的。所以不可說,道可道,非常道!

後記:其實佛家弟子把釋迦牟尼的說教整理成經文,也是爲佛教留下了罵名。但是和儒家一樣,留下思想,書籍,肯定會招致罵名,誤解的,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很多東西都會失傳,我們還是要感謝那些前輩們,沒有他們的努力,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思想財富,我們就無緣得見了。但是歸根到底說出來和寫出來的東西,都是指月之手,而不是月本身,讀書學習還是要靠悟的。不然就是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了!

最後附上六祖慧能的《菩提偈》用以自悟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本文參考了《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史記*孔子世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