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在哪?我來幹什麼?

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從幼年開始懵懵懂懂,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一切都很新鮮,一切又很可怕,直到有兩位很親切的人來到我們身邊——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抱我們、親我們、關愛我們,然後我們第一次從內心感覺到了溫暖,感覺到開心,第一次內心充滿了愛。

隨着慢慢的長大,我們和最親愛的人發生了爭執矛盾,被父母責罵。然後我們感受了孤獨,內心空蕩蕩的,不知何去何從,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緩解心中的失落和空虛。隨後我們屈從於父母,又重新得到了關愛,內心又充實了起來。

於是我們學會了從別人身上得到愛可以解決內心的空虛。

再長大一些,我們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有人來,有人走。有陌生人變成了朋友,也有朋友反目成仇。內心又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空虛充實,充實空虛,可是這種感覺往往都不長久,轉瞬即逝。就這樣在失去得到之間慢慢成長着。

再以後開始學習上班,讓自己忙碌了起來,就無暇顧及內心的感受,想着工作的時候也十分充實。可是總有空閒的時候,我們看電影,約朋友一起玩,總要找點事讓自己忙碌起來纔可以緩解內心的空虛。

可是一個人晚上睡不着的時候又感覺到了空虛寂寞,接着我們學會了交女朋友然後結婚。可是夫妻之間也會發生爭吵摩擦,於是在內心中我們又一次被拋棄了,又一次感受到了空虛孤獨。

後來有了孩子,我們內心充滿了幸福,可是有時候孩子也不理解我們,也會惹我們生氣。再後來孩子長大了,獨立了,開始自己的生活。你面對着身邊的人和事,也時常感覺到孤獨空虛。就這樣你一邊經常沉浸在回憶裏,一邊應對着身邊的雞毛蒜皮,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你到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都在尋找:爲什麼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東西?爲什麼我經常感覺到空虛孤獨?……

這只是一個假設,我相信這世上有一部分人是這樣過完一生的。在我過往的歲月裏我也經常感覺到孤獨空虛,只有和家人朋友相處,或者忙碌起來的時候才能暫時忘掉空虛。以前我十分不理解,一直都在尋找能讓自己內心不空虛的方法,可是一切都轉瞬即逝。直到我接觸到了佛經,才明白了無常。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果你明白了萬法皆空的道理,就會明白爲什麼心沒有歸宿,爲什麼我們時常感到空虛呢?因爲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除了你自己,其他一切對於你來說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換一種說法,對於你的內心是不存在的,我們能接觸到,能暫時擁有都是我們的感覺。

一切事物對於我們的內心只是幻影,只是一種短暫的感覺,根本不能充實我們的內心,因爲心也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心太大了,就像虛空一樣,是無處不在的,無論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把它裝滿。

佛家常常講“空”,這個東西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很不好理解。因爲在我們的感覺中,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能接觸到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實實在在的。可是問題就出在這個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上,因爲這些是會騙人的,這個人不是指具體的人,而是指內心的本我,就是去除掉眼耳鼻舌身意你剩下的那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存在。

我們一直尋求着用刺激眼耳鼻舌身意的方法來暫時解決內心的空虛,卻不知道正是因爲這些東西的矇蔽,才讓我們發現不到自己的本源。色聲香味觸法得到滿足,確實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就像吸毒品一樣,很容易上癮,只有用不斷的刺激才能得到連續不斷的快樂,可是時間久了,卻會讓我們一下子失去所有短暫的快樂,所以追求色聲香味觸法的快樂肯定是不對的。


那麼如何才能帶給人真正的永恆的快樂呢?錯了,追求永恆快樂從根本上講也是錯的,世上根本沒有永恆的快樂。就像莊子講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其實人的快樂也是一樣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永恆的快樂,根本是不存在的。

那麼回過頭了想想我們的“空”,就是我們經常內心感覺到無所依着,空蕩蕩的空。尋求了一輩子,到頭來才發現:我們的心根本就永遠裝不滿,就像虛空一樣,有生靈草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但是依然是空蕩蕩的,生靈草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形成泯滅,消減增長對於浩瀚無垠,亙古存在的虛空來說真的是微乎其微,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我們的心也一樣,無論我們有過怎樣的遭遇經歷,喜樂悲愁,對於空蕩蕩的心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都是當時的一種感覺,也是空的。也就是說我們最根本的本源只是一種存在,對於整個世界,都是空的。反過來,這個世界對於我們的本源來說也是空的,都只是一種存在而已。

好了,現在明白我們是什麼,也就是佛家說的“我是誰”的問題。接下來又有一個問題:既然世間的一切對於我們心來說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的,那我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一出生就等死不就好了。當然不是,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爲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來幹什麼?

有這樣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所經歷的一切,見過的所有人和事都是被因果串聯在一起的。父母,朋友,愛人,都是和我們存在因果關係纔會相聚在一起,你欠着我的,要還給我,我欠着你的,要還給你。都相互還完了,因果已了,緣分也就盡了。如果今生還不完,來世接着還。若無相欠怎會相見。所以我們來到這世上是爲了了結因果的。有些高僧爲什麼要出家?就因爲他們堪破了因果,爲了避免太多的因果糾纏,於是看破紅塵,出家爲僧。爲的就是不再陷入輪迴,不再經歷因果輪迴之苦。輪迴這個詞很生動,就是重複,我們凡夫俗子因爲堪不破因果,所以造成了很多因果之間的糾纏,今生了結不了,來世再接着來,來世的時候又造成了新的因果,就再接着來世,於是有了輪迴。

我們凡夫俗子都怕會有一個不好的結果,卻沒考慮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是有智慧的人就很怕有一個不好的開始。所以會有這樣一句話: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我們瞭解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會明白在這個世上,已經發生的事,肯定有它的道理和緣由。要想有個好的結果,就要一個好的開始,廣結善緣,最後纔會有個好的結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