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生生活在樹上的人,一個長着豬尾巴的孩子

時常思考着會被代入,或是透過讀書看作者,或是透過筆觸看世界。

一個家族第一個有着豬尾巴的孩子到最後一個長着豬尾巴的孩子的故事;卡爾維諾筆下一個一生生活在樹上的人,這些都堪稱經典。他們的料似乎在你看書名的時候就已經被吸引了。

打破固有思維模式,透過所能接觸的事物去幻想,這一點很難得。有些人雖懂,但仍未汲取到每件事,以至於會心中憂鬱。一個冷不丁早起的人,他不管做什麼,彷彿都會在朋友圈打卡,以這種方式炫耀自己早起。恰恰每天早起的人,他們確實極爲低調的遵從自然規律,不以此爲傲,更不會去做一次早起的打卡,相比而言,後者更值得人揣摩,後者更有魅力。

那麼這和焦慮有什麼關係呢?這時候要和迷茫扯上關係,你會經常遇到有人問你迷茫是什麼嗎?似乎周圍的人都在乎你因什麼而迷茫,不在乎你思考清楚迷茫的本質與否,一則故事中寫道:“迷茫就是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然後覺得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走,但是又完全不知道走哪個方向是正確的。”

越是迷茫的人,越發會對這句話產生頗深的感觸,總是在某方面躍躍欲試,又好似看不到結果,覺得自己不夠perfect

之前在有粉絲在評論區留言,講的意思大概是如果人生都確定,那還有什麼意思,當時是覺得這話有些傲氣,故而聽聽作罷,但反覆在生活中摩擦、聆聽別人的智慧,發現這話卻意味深長且值得傾聽。

記憶不好的人總是想記住更多,甚至佯裝自己懂,而記憶好的人總是痛恨自己能記住好多。相比而言,後者的天賦更該擁有,既擁有之,便需合理利用,不是總記憶那些瑣瑣碎碎讓自己困擾的事情,而是運用在恰當的地方發揮自身優勢,他可不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麼。

人生就是一次旅途,而在這個向前走的過程中,你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或者問題。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走過去,不要停在這裏。改變,去做一些新的事情。

類似這樣的治癒,一大批年輕人總是在主觀排斥,言其“雞湯文”,這類人分爲兩種,一種是真的看過太多,悟過太多,因此會覺得生厭,另一種是壓根沒有看過多少的從衆者。這大概就是文字的樂趣,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體會,對於我而言還是時不時需要這樣的治癒,倘若連我自身都總是在煩惱中,又怎麼能勸說他人不煩惱呢?

生物中有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等法則幫我們解決如何喫肉不在乎其背後生命的故事。殊不知生物角度還有一個觀點“用進廢退”,簡言之人體器官越用越發達,不用則生鏽退化。

人是應該受些皮肉之苦的,他是完全不同於精神層面的掙扎。上學的時候去酒店當過一次上餐員,一天下來足足兩萬五千步,就那麼點地方,廚房在負一層,而婚禮在六七層的樣子,走樓梯一盤盤一羣人端,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手上沒勁,或許是上菜階段太快來不及喘息,我還是把一盤魚灑了,頗爲抱歉,這大概不是啥吉利的事情,但我確確實實胳膊發麻沒法支撐。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是頗爲矯情的。一個農村小夥,在感受過農活的勞苦,卻沒有一點身體素質,那還有什麼可講的呢?回憶起來大概只有小學初中的經歷罷了,高中起也就是養尊處優的學習環境下,並未有何皮肉之苦,自然就廢退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