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高質量的產出?

    今日語文老師請假,我替代她上晨讀課。晨誦課程是由我在學校發起的,雖然我是一位數學老師,也不能在語文老師缺失的時間裏隨便應付,數學老師也要化身爲語文老師。今日的晨誦內容爲《勸學2》,講的是思與學之間的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千古名句,在和學生共讀和思索的同時,我就在想爲什麼這一段時間我的“寫”又出現了瓶頸,好像每天僅僅只是完成日更,且都是幾乎到近十一二點才完成,究其原因有以下3點:

一、沒有達到寫作自動化,還是把寫作當成任務。好比跳舞,要想達到動作嫺熟又有美感,光靠大腦記憶是不行的,大腦發出指令靠神經傳輸到腿和手部,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會出現跟不上節奏、動作僵硬或錯亂等現象。如果達到了肌肉記憶的話,也就是說手和腳會形成無意識動作,到處的舞纔是最柔美和自然的。寫作不能光想着今天我還沒有完成寫作的任務而去寫,碰到一件事情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不自覺的記錄,這樣寫出的文往往會有一氣呵成的流暢感,人讀起來也意猶未盡。

二、靈感後置,做不到今日事,今日畢,那這件事也就閉斃了。翻翻這段時間所記錄的文字其實每一天都有靈感,有思索,但只是想着記錄其中的一段先完成日更再說,想着第2天可以續寫,但第2天又有新的任務,哦,第3天的任務壓過來,最後把前面的靈感壓的喘不過氣來,直到窒息而亡。

三、缺乏輸入。看到桌子上的書,已經倍受冷落多天,大腦受不到滋養,自然不能產出。近期疫情期間,一天三篇文章幾千字,高質量的產出,那是因爲每天都會學習三節課,做事情還是要專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