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很多東西依然沒有用?談談知識焦慮

這年頭焦慮好像是大部分人的通病,但有一種焦慮症狀並不是人人都有,叫做知識焦慮。知識焦慮相比其他症狀的焦慮來說,好像是要高級一些,因爲有知識焦慮的人相對來說是比較“上進”的一類人,只有明白知識的重要性,纔可能有知識焦慮嘛。

但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和焦慮的情緒聯繫起來,就會失去理智。曾經聽一個朋友說過,她有一個同學,可以稱作“報課狂魔”了,線上線下各種課程都報,爲了報課甚至不惜刷信用卡,欠下了幾十萬的債務。這樣的人或許是特例,但身邊囤課、囤書的卻大有人在,包括我自己。貌似學習了很多東西,但依然沒有用。

這兩天一直在思考,學習是件好事兒,但爲什麼學了那麼多反而越來越焦慮呢?我們的焦慮到底來自哪裏呢?

①身邊充斥着各種營銷信息

我自己有一個切身的感受,自從2019年開始接觸網絡課程之後,身邊的朋友圈慢慢開始了大換血。從以前打開朋友圈全是微商的產品廣告,漸漸換成了各種的學習信息。一開始我覺得這樣挺好,能激勵我堅持學習。但漸漸地我發現學習型的廣告也越來越多了。各種五花八門的課,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而且每一門都被宣傳的至關重要,讓我覺得都應該去學一學。

打開各種學習型的APP,廣告也是鋪天蓋地,尤其這段時間雙十一和雙十二接連而來,促銷打折的信息更是絡繹不絕。每天充斥在這樣的信息之下,真的很難不被吸引。趁優惠先屯着慢慢學吧,但最後學完的又有多少呢?

而且知識這個東西往往是越學越覺得自己無知,越學越發現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因此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這也想學,那也想學。羅振宇老師在參加奇葩說的時候就曾說過很多人罵他“販賣焦慮”,我覺得雖然有點委屈了羅胖,但也不完全沒有道理,因爲羅胖在給大衆傳播知識的同時,也讓很多人發現了自己的無知。

②盲目相信權威

爲什麼我們很容易被這些營銷的信息給吸引,然後衝動地去報課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相信權威。尤其是那些所謂大咖的乾貨和祕訣,更是讓人無法抗拒。

曾經我也是一個盲目相信權威的人,只要是我認爲很厲害的“老師”的課程,我都會去學。但在定投踐行羣學習了邏輯課之後我才明白,權威很多時候也是非常不靠譜的。尤其是現在自媒體行業越來越昌盛的時期,稍微有一點小成就的人都可以自稱“專家”。有些人甚至厚顏無恥地拿着抄襲來的東西冒充專家。

都說“投資自己”是收益最高的投資,但只要涉及到投資,都需要智慧。不管是真的專家還是假的專家,在選擇課程之前,都需要我們理智地思考和判斷,這到底是不是真的乾貨?這到底是不是我需要的?

③急於求成

一方面是自己的慾望無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這就是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  ——《把時間當作朋友》

我們之所以會知識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對自己的滿意度不斷下降,正如前文提到的,知識這個東西是越學越發現自己的無知,越學越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對自我的滿意度不斷下降。因此那些什麼21天讀書變現、30天寫作變現的課程,就正中下懷。讓我們誤以爲只要學了這些課,就真的能馬上變現了。

但殊不知,天下絕沒有速成這件事,任何的速成都是被包裝出來的營銷手段!只要我們運用邏輯去獨立思考,就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速成祕訣,都只不過是套路罷了。

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定位

知識焦慮另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茫然,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於是覺得這也重要,那也重要。今天學寫作,明天學畫畫,後天學攝影……學了一堆最後啥也沒學好。

李笑來老師說:“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就是積累。”但假如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定位,那積累談何開始?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去東學西學,不如先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度的剖析。發現自己身上的優勢,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然後專注地圍繞這件事去學習、深造和刻意練習。在搞清楚之前試錯是可以的,但每一次試錯都要總結和反思,然後慢慢地把這個圈越畫越小,直到找到那個點爲止。

以上的幾個原因我認爲還是互相聯繫的,因爲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定位於是急於求成,看到鋪天蓋地的課程營銷就覺得這也重要,那也重要,因此都想學。對自我的滿意度下降,於是覺得學習了這些大咖的課程就可以變得和他們一樣優秀。但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的越多越學不好,越發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定位在哪裏,越發覺得自己不夠好,於是陷入了死循環。

最後,我覺得知識焦慮也並不完全是壞事兒,很多時候它可以激勵我們去學習和成長,但是過分的焦慮就會讓我們失去理智。學習一定是好事,但如何學習就需要我們運用智慧去判斷和思考,用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去學習,才真正能學以致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