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的前世,你的呢?

最近又連續接到詐騙電話,有了上次險些上當的經驗之後(詳見舊文《在澳洲險被中國電話詐騙的經歷紀實》),我難得老練地果斷掛機,然後加黑名單。騙子也在“進步”,上次講中文,現在都是英文了,讓你更容易上當。

和朋友聊天都在感慨如今網絡發達,越來越不安全了,任何一點兒痕跡都有可能被壞人挖掘利用,可不能大意啊。想到自己早年愛寫博客,許多家人的照片、個人的活動信息都公開發布在網上,好在那時環境相對單純,也沒出過啥亂子。現在可不敢了。

舉個最簡單的假設,如果你發過自家周圍的照片,熟悉此地的人就不難確定你家的地址,然後你又發動態說全家正在外面旅遊,這不是明擺着通知小偷來光顧嗎?

別以爲沒人會注意自己,當年在澳洲華人論壇發遊記和育兒信息,帶了些孩子的照片,後來帶孩子走在外面,不就被陌生人給叫出網名了嗎?

於是我就拼命刪博客和微博啊,凡是涉及私人信息的,全都不能留了。邊刪邊看,還真挺有意思,若不是留下記錄,許多有趣的小事肯定都忘了。

比如下面兩條微博:

2011-11-17:俺娃稀好孩擠,擠道爲媽媽省錢。問想要什麼聖誕禮物,答:釦子。

2012-12-04:在圖書館剛寫完博,鄰桌的西人老太太過來問我英語單詞“驚訝”怎麼拼,還好不難,在老太太的連聲道謝中,我倒小小的“驚訝”了一把,母語英文的人,不可能這個詞兒都不會拼吧?Surprise! ​​​​

有人不理解爲什麼我會這麼喜歡記錄,從小愛寫日記,接着是博客、微博、論壇、公衆號。家裏照片多得,不帶相冊,都要以公斤論重。收集各種紀念品,別人給的卡片和信件、孩子的手工和畫......好像保存記憶是我天生就有的愛好。

真的,我也不知道記錄這些幹嘛。自己很少會回頭再看,家人也不會看,以前還說是留給女兒看,如今這條理由也沒了,娃兒根本不識中文啊。可我還是忍不住記錄。

包括愛發動態,朋友圈什麼的,總得有地方讓我分享所思所感。有時候發了高興事兒,老公會嫌我不低調,怕別人看了覺得我在炫耀。有時候又嫌我沒有隱私概念,家裏什麼事兒都往外發。

我承認他提醒的都對。可我就這天性,就像姐姐看我星盤說的:“天生喜歡收集信息再傳播出去,喜歡分享,喜歡說教,也是擅長。”

若說我在炫耀,我捫心自問,或許的確容易招惹什麼羨慕嫉妒恨,可我的發心真的就是分享。挫折、難過、憤怒,都可以分享,爲什麼高興事兒就不能分享呢?我只是如實記錄而已,沒有誇大和虛假啊。

說起天性,真是沒法抵抗,那是你還沒出生就已經輸入好了的程式。或者,從靈性層面說,我們投生爲人之前,就已經確定好了這一生要跨越的課題是什麼。這一生遇到的一切磨難和痛苦,都是預設好讓你藉此提升的。

如果你成功跨越了,你就完成了投生之前設好的目標。下一世無論投生何道,都將繼續接受下一輪不同層次的挑戰。如此繼續下去,你的靈性或者說靈魂才能得到提升,達到更高層級的能量或者維度。

談起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責任,除了健康的身心,就是引導孩子發現、挖掘和發展他們的天賦所在。

同樣,對於自我人生價值的認定,前提就是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那個點,那便是你的天賦所在,或者說與你這一生的課題或使命有關。當然,要注意,這個興趣點可不是什麼喫喝玩樂打遊戲。

不是說喫喝玩樂打遊戲就不可以是特長和天賦,只是大多數人的這種物質層面的慾望放縱,只是單純的享樂放縱罷了。就好象真正的美食家和大廚反而不會食無節制一個道理。你總不能說成天就想躺着看電視,那你的興趣、天賦和人生使命就是躺着看電視吧。

有人苦惱找不到自己擅長的東西,其實只要善於觀察和思考,都不難。中年以後,應該是非常確定的了,只是不斷印證和發揮而已。

拿我自己舉例。

我從小就對神祕事物感興趣,知道了點兒手相面相八字的皮毛之後,就明白這是與生俱來,可以說是天生註定了的。

看看手掌,感情線和智慧線之間的十字交叉紋,據說那代表命中有玄學宗教的信息,不光左右手都有,而且是一連串好幾個。再看八字地支,子午卯酉就佔了倆,又是與玄學宗教相關的稟賦。面相,臉上那顆鮮見的痣,還有從神闕穴發出的如同星陣的斑點......

這便是全息理論的又一體現。就像,同一個疾病,會同時在耳穴、手腳對應區和全身經絡有所反映。

也不是特意去學,就是平時對這類信息敏感,對有興趣的東西,健忘症也看不出來了。身邊哪個朋友只要告訴過我什麼身體上的不適,我會永遠記着,有時看到調理的方法,就會馬上轉發給朋友,他們會挺意外,沒想到很久之前提過的事情,我能一直記在心裏。感興趣就忘不掉呀。

讓我記什麼生日之類的,就太難了。就算死記住了,日子過到那裏,還是想不起來誰誰快過生日了。我的對策是,在年頭,一股腦把該記的生日都劃在日曆上。上學起就討厭死記硬背,還自有道理:“電腦紙張能幹的事,幹嘛要浪費大腦去做?人腦是用來分析總結和創造的嘛。”

那麼,既然我相信六道輪迴,相信靈魂不滅,從前世的角度,如何解釋這一生所具備的一些特徵呢?

比如我自己,我修行不夠,並沒有像許多人那樣能夠看到自己的前世。我沒看到過,或許在夢裏看到過但自己意識不到。我只能通過觀察自己這一世的特徵來猜測我的前世。

至少我能猜到我的若干前世中的兩個。

其一,某一世我肯定生活在農村。從小對一切農村的東西都有親切感,從不會嫌棄農村髒啊落後啊。就連看電視,都很喜歡看農村題材的。有時候鏡頭裏出現農村的小平房小院子,我就有種想住進去的幻想。就連現在回國的時候,我都特別愛看中央農村頻道的節目,講農民的創業故事什麼的。

一直不太喜歡繁華都市。以前在廣州商務中心上班時,真的不誇張,一看到高樓林立,走在乾淨整潔行人匆匆的路上,我就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那時公司在當時最高的寫字樓中信廣場,電梯都需要中途換乘,氣壓的急劇變化讓患過中耳炎的耳朵很是不爽。特別嚮往那些在郊區上班的朋友,最好是像住家單元那樣的辦公室,多讓人放鬆啊。

可是命運就是這麼奇怪,不喜歡大城市吧,還總是沒法離開。陰差陽錯的,從國內的一線城市,又跑到世界的一線城市來了。(悉尼算不算世界的一線城市?可能不算,不過至少是世界知名城市吧。)倒不是說有多現代化(許多方面相比中國還挺落後),而是那份擁擠的感覺。

當然,在澳洲,就算是大城市,出了市中心那巴掌大的地塊,也都像是大農村。我說的是一種感覺,資源爭搶的感覺。看房價就知道了,那真是越來越寸土寸金啊。一直納悶,自己既然不喜歡大城市,又不用進城上班,幹嘛要跟別人擠啊,用房子的差價去享受幾年環球旅行不好嗎。無奈身不由己啊,原本只想出來走走看看玩玩而已。哪怕像三毛那樣,老公突然有在非洲的工作機會,我也會毫不猶豫地跟着去“玩”。可是人家三毛沒有爲人母的責任在身啊。有所得,就必須有所付出和妥協嘛。不能太貪心哈。

那次在姐姐家,看到市場有賣這些手工製品,就挪不動步了。如果是我自己的家,肯定忍不住買的。明知道沒啥用,就是喜歡。撈不着買,就拍個照片權當擁有了。心裏嘀咕着:我上輩子肯定是農村的。哈哈。

其二,我應該曾經是個修行人。在這一世的特徵,除了前面提過的面相手相八字上的信號,以及與佛道易醫有親近感之外,我的喜好也很有特點。

飲食上,我可以說是清湯寡水型的,對大魚大肉沒啥食慾,可以說非常好養活,愛喫的都是“窮人”飯菜。從小在海邊長大,海鮮在我的記憶中就是家常菜,沒覺得是什麼大餐。中年以後,體質越來越寒,就更對海鮮沒什麼興趣。倒是一個饅頭、一個玉米麪餅子、一碗白米飯、一碗小米粥,我就能幹嚼下肚挺喜歡,如果能就着白菜豆腐之類的小菜,就很完美。

生活上,我不喜歡東西多,家裏只要某件東西是沒用的,我就會立即處理掉,不喜歡存放用不上的東西,別人東西多可能覺得富足,可我會感覺不舒服,就喜歡到處光溜溜的,清爽。我總是自嘲:“我家是家徒四壁啊。” 當然,有紀念意義的,雖然沒用,我也會收好,或者當擺設。

對物質的慾望不大,只要夠溫飽就滿足。人家都有自己的dream car、dream house之類的,我從沒想過,使勁想也想不出,因爲我根本不關注啊。好東西當然我也喜歡,但遠不到dream的程度,何況我連豪車都認不出。

人生觀,我享受過程,不太重結果。我喜歡更多的經歷和體驗,包括酸甜苦辣。我把一切體驗、思考和成長,當成寶貴的財富。而不是用臨死前擁有多少房子車子孩子來衡量人生的收穫。

我始終認爲:物質上的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一真正屬於自己的,是那些能融入靈魂的東西,是體驗、感受、創造、付出、成長和能量提升。我更願意用有限的生命去獲取我能“帶走”的那些“財富”。

至於給孩子留房留地,能有更好,沒有也不是不行。兒孫自有兒孫福嘛。在澳洲,只要有份工作,養活自己並不難。

何況,女兒和我一樣,更喜歡迴歸大自然的鄉村。帶她進城一百個不願意,可去一片荒蕪的烏魯魯、去土屋遍地的斐濟,她卻難得地表示還想再去。

對我們這種物質要求不高的人來說,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度並不需要多麼努力工作掙錢,逃離房價飆高的大城市就行了。

將來,物質對人類幸福感的影響佔比只會越來越小。教給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創造幸福的能力,恐怕會變得更加重要。

當然,生而爲人,肯定逃不開世俗的責任和義務。爲人子女,就得在物質上孝養父母;爲人父母,就得在物質上供養孩子。都需要我們賺錢。而且,擁有更好的物質資源,就能有更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所以,在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間,如何取得一個平衡,因人而異吧。往哪邊偏了都不好。

至於我自己,顯然偏於忽視物質上的基礎,所以在世俗層面顯得沒有擔當,沒有盡到爲人子女、爲人父母的責任。這是未來我需要調整的地方,也是我接下來的人生課題之一。悄悄給自己定個小目標,試着在不擅長的領域也突破​自己、挑戰自己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