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較早的Mall,老瀋陽的鄉愁⋯⋯

今天商企創號掛幌,名字裏帶“第一”不足爲怪。

放在一百年前卻是大不一樣。

商業進化沒啥出奇冒泡的節奏就擅稱第一,搞不好真有人來砸場踢館。

隨着早期米行、柴市、果行等在瀋陽出現,小食品行也冒頭了。

清道光末期,西城牆外街北頭爲手工作坊,南頭爲工夫市和雜物市,兩者中間稱“雜巴地”。

由於習慣將城牆面稱“門臉”,故此處俗稱“西門臉雜巴地“。

這裏逐漸聚集起的回族小喫行並開創出了一個“第一”。

大清入道光朝之後帝國羼弱得一天不如一天。

闖關東來奉的人越來越多,成爲內城牆與外城間“城關”的住戶,

以內城牆外的荒野之地建門臉的叫“佔山戶”。

“佔山戶”是與“坐地戶”相對應的叫法,多指闖關東來的外地人。

“西門臉雜巴地”回族白茶館是這裏的“佔山戶”。

奉天內城小西門到外城小西邊門之間又稱“西關”,

以白茶館及張茶館、馬茶館在此鼎足發展形成回族聚集區。

這個時候也很快就來到了民國。

1925~1930年間奉天新增七處露天市場。

分別是中街城隍廟是經營雜貨的露天市場;

長安寺裏是經營雜貨的露天市場;

工業區(今惠工廣場團結路大徳裏與紅領巾裏一帶)露天市場裏不僅有攤牀,而且有商店、戲園和茶社;

保安堡的興業市場也有商店、飯莊和茶社;

市府大路(原省百貨公司院內)的商場經營鞋帽、雜貨、副食;

西四街北端的國民市場,經營飯店、理髮和舊物;

馬家菜園的興遊園市場,經營飲食、遊藝和電影院;

真正具商業突破性質的,卻是坐落今清真北寺到朱剪爐間的奉天第一商場。

此商場與今天的大商業Mall無異,集喫、玩、購物於一體,

爲當時當之無愧的東北規模最大的商場。

人稱1928年建的天津勸業場爲中國最早的商業Mall,

也有稱1910年設立的京師第一勸業場爲國內最早商業Mall。

其實,京師勸業場變身購物娛樂一體,特別是擁有影院是1920年以後的事。

奉天第一商場雖無意爭全國之最,可誕生得確實很早。

人類城市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可濃縮爲商業史。

奉天第一商場建立時,正逢全球商業向新式商業轉型期,

歐美潮流正時興起將購物、娛樂、休閒融爲一體的Mall生活方式。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奉天建市後進行市容整頓取諦隨地亂擺推。

大批小商小販和賣唱、醫ト之人都突然失去謀生之所。

回族人馬如麟將一處祖產菜園改做市場稱爲興遊園。

此園組織和設計具有超前思維,經營注入了諸多的文化要素。

興遊園以一家茶館爲核心,與周圍多個雜耍棚圍繞構成。

前後共有5個出入口,南門上方懸袁金鎧楷書橫額“興遊園”。

袁金鎧是秀才出身,在民國任張作霖的軍政兩署祕書長。

東北淪陷袁投靠僞滿,後爲國民政府通緝此是另話。

興遊園的所有雜耍棚形狀寬均爲兩三丈左右都擺有兩圈長凳。

雜要棚內的評書、鼓詞、相聲、雙簧、戲法、驢皮影、拉洋片、摔跤打把式賣藝的,

以及行醫的、鑲牙的、刻字的、佔ト的、照相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統一的雜要棚使雜要表演有了固定的表演場所,有的還設有表演的舞臺。

與北市雜巴地比就是個龐大的娛樂中心。

1925年,瀋陽市有軌電車建成通車,電車線路從興遊園南側經過。

那會兒的商家多精明啊,他們馬上意識到商機來了。

這可不亞於今天開了條地鐵,興遊園生意將大增。

於是,商人李恆元、劉冠卿、楊沛然、王福庭、白相若、張志田六人合股租下馬家園。

奉天“六一公司”掛出牌子,以最快的速度籌建新的商場。

商場一出生就霸氣外露叫“奉天第一商場”。

整體由東西兩院組成,西院爲井字形建築,建築面積53500平方米,場內有商戶194家。

1926年,商場開業,正門上掛着白銘鎮書寫的“奉天第一商場”楷書大字。

這個白銘鎮雖出身東北軍,卻算東北寫匾作對的書家。

白與袁金鎧一樣,都有效力僞滿的不堪經歷。

商場有點像今天的農貿市場,井字通道上均爲瓦壟鐵皮的頂棚。

內部的店鋪爲回字形排列,業戶從一間到三間不等。

一家家小店,從日雜到小喫,貨物充盈無所不包。

商業MALL如同強大的引流引擎,各種商業資源聚集在這裏。

店鋪之間的隔磚壁上,都標有自己的字號,有名的字號如廣、興、德、發、盛、源、昌、福。

商場將散佈在各處的商戶納入巨棚風雨無虞。

東院興遊園以茶館爲中心四周有12個雜要棚圍繞,構成娛樂場。

興遊園的所有雜耍棚寬均爲兩三丈左右都擺有兩圈長凳。

東部靠南爲“小舞臺”,有盲人琴師領女伶在此賣唱,

北部還設有電影院叫“明星電影院”,演的電影多引自上海。

這樣具現代商業Mall彙集購物休閒娛樂一體,奉人趨之若鶩。

看似商業文娛之地,實際上也是今日的商業地產。

其娛樂文化比起南、北市場的大衆文化內容略勝一籌,

大衆娛樂在競爭中更專業、更新穎。

如此經營模式東北首創國內少有,卻遭遇意外之災⋯⋯

奉天第一商場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其中身懷絕技的藝人。

東門首棚是笑星朱鳳山外號“人人樂”,是有梗有包袱的單口笑星。

長相滑稽的朱鳳山小眼厚脣一幅老天賞飯的外貌。

他說單口愛用純純的東北話,鄉音土調不把你逗翻天不要錢。

他說《聊齋》、《今古傳奇》等傳統段子場子天天炸場。

評書演員趙本發也是民間笑星。一口村言俚語說書,一講就滿堂彩。

趙本發最下功夫的《薛禮東征》,表演起來軍隊前行鼓號齊鳴令人捧腹叫絕。

這裏的口技藝人要數米精一,人送諢號“米禿子”。

其壓箱底的節目是《百鳥朝鳳》,百鳥之鳴無一不精。

最妙的是他將飛禽的喜怒哀樂憑一張嘴,就把人們帶歡快、悲傷、鬥嘴、求偶的聲音世界。

當年奉天城的老百姓才深刻體會啥是高手在民間。

這裏有個民間的魔術師,人稱“杜半仙”能把術玩得鬼神莫測。

張作霖五十壽辰時,杜半仙被請到帥府演出,紅極一時。

據說,杜半仙最擅長的表演是“人身幻滅”,“大變活人”。

衆目睽睽之下他將兩個男孩中一個頭變沒卻能跳舞,另一個身體變沒卻五官俱全說唱自如。

當然,也有不少武把式練家,雖自報少林、武當、峨嵋各派,但信不信由觀衆,只要能捧人場錢場就是客。

第一商場的美食也堪稱一絕,瀋陽傳統名喫多誕生於此。

社交需求從來都是在美食上的不斷地被放大,

清真美食在中華美食中佔有特殊地位,各地美食均有清真食品。

奉天第一商場餄餎、片粉、切糕、爆肚⋯⋯家家絕活。

馬家燒麥、白家抻面、王家肉滷生粉、周家麻酥燒餅、馮家五花糕……只能另文介紹。

第一商場是融購物、喫喝、娛樂爲一體超級大Mall。

1931年出版的《東北年鑑》記載第一商場:“遊人甚衆,交易發達”。

九ー八事變後,商場很快就衰落風光不再。

抗戰勝利,奉天第一商場正待重新崛起,卻因一場大火化爲灰燼。

這讓無數人爲之唏噓感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