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季 274|因爲喜歡,所以歡喜

因爲喜歡,所以歡喜

這篇文章最初不是這個題目,因爲覺得題目要留有一些“懸疑”,所以臨時決定更改題目。

當讀到李鎮西老師《教育的100種可能》中《吳文靜: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篇文章時,再次被打動。故事中吳文靜這樣寫:1989年江湖中到處都是關於您的傳說,於是我心裏一“盤算”——您現在教高三,如果我能考入樂山一中高中部,我將極有可能成爲您的學生!因爲這個“極有可能”,我趕快回到教室,更加努力地投入戰鬥。後來,我真的考上了,更幸運的是,我竟然真的分到了您的班上,成了您的學生。一個學生因爲喜歡老師,從而奮發努力學習,想想這樣的場景也只有在李鎮西老師身上發生,在他的書中看,常常可以看到學生以爲考不上李老師所在的高中而覺得對李老師心有所愧,不過李鎮西老師以書信的形式來安慰他們,很快釋然又繼續前行。學生們因爲喜歡李鎮西老師,從而喜歡上了學習,付出再多的努力也要讀李老師帶的班。

在學生時代,也曾遇到過這樣一位老師。上高中時,我的地理成績是極差的,甚至到了高三還是分不清楚經線和緯線,至於那些不同時區時間的算法和冷流暖流的圖形就更加糊塗了。那個時候我簡直是一枚“地理小白”,我甚至放棄了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因爲實在看不懂那些地理知識,與其苦惱,不如放棄。上了高三,換了一位地理老師,男老師,個子不高,長相卻很帥氣,更重要的是他上課深入淺出,那些難懂艱澀的地理知識經過他的講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課程上他的風趣和幽默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可是由於我的地理學科基礎知識太差,有時候甚至聽不懂老師的幽默背後的真正意圖,一度覺得地理學不好,就是對不起老師。於是,本着對地理老師的喜歡,我也漸漸愛上了地理這門枯燥的學科。基礎不行,就在課前多下功夫,對自己進行及時惡補。

我拿出高一的地理課本,藉着參考書的輔導,硬是每天把自己埋在難懂的地理知識中。不懂了問老師,問過老師之後便是發覺知識的歡喜,在這種歡喜中,地理中的時差計算、洋流方向、冷風暖風等知識在我的腦海中逐漸清晰,我徹底愛上了地理這門學科,並且成績慢慢向前靠近。

有喜歡的學科,自然也就有不喜歡的學科,對於歷史,就學得一塌糊塗,因爲記得當時歷史老師貌似只是照本宣科式的給我們呈現歷史知識,學習歷史除了枯燥就剩下死記硬背。直到今天,對於一些歷史事件也處於模糊的認識中,也因爲上學時候歷史知識的缺乏,導致現在寫東西從來不敢涉及歷史,偶爾涉及還要查半天資料。在高考文綜考試中,歷史這門學科自然吃了不少虧,至今頗爲遺憾。

一個老師對於學生的動力是偌大的。吳文靜老師說,在學生完成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之後,有一個班的學生大部分選擇了英語作爲自己的第二學位,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們的回答是——我們非常愛我們的英語老師吳文靜,我們都想成爲她。當老師莫大的成就就是以“他”爲榜樣,以他爲目標,並且成爲他。在李鎮西老師的學生中,也有很多當老師的,但是每一個老師都在踐行着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甚至“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句話成爲他們的座右銘,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將“愛心與教育”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然後,用自己的一生去踐行,去見證。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就是教育最大的幸福,這種幸福由從教者和受教者共同來書寫,共同孕育一段平凡的故事。

今天,作爲老師,很多老師都在指責學生不好好學習,試問:你的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感到幸福了嗎?記得一位老師曾說過,學生成績好的老師一不定是好老師,還要看師生關係的融洽度,如果師生關係“緊張”,那麼算不得什麼好老師!

的確,好老師的標準很多,光有愛心的老師不能稱爲好老師,光有成績的老師也不能稱爲好老師。當老師得既有愛心,又有智慧,同時學生的成績優秀,才能稱爲好老師。無疑,李鎮西是好老師,吳文靜是好老師,汪敏是好老師……他們都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努力實現“人”與“愛”的傳承,師生一代代傳承,愛心一代代豐盈着教育故事。只是因爲我們發自內心的喜歡教育這份事業,喜歡教室裏的孩子,所以將教育做到了喜歡,將喜歡做到了極致。做學生的因爲喜歡老師,從而喜歡上學科學習,那麼作爲老師,我們同樣可以把教師這份職業作爲愛好,從而愛上教育這個職業。

李鎮西老師說:“當工作與愛好成了一回事,那麼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愛好;與其說是爲自己而工作,不如說是爲自己的愛好而投入整個生命,並享受其中——所有的職業幸福就是源自這裏。”正如我對於教育寫作的愛好一樣,文字是我所之愛,教育是我愛之極,那麼教育寫作便構成了我的幸福,又有什麼累不累之說呢?就這樣平凡地寫着,歡喜地教着,這構成了我現在的幸福。

因爲喜歡,所有歡喜,因爲愛,所以執着。

教育,起於喜歡,終於平凡。

2020年12月24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