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季 269|不求諸人,反求諸己

不求諸人,反求諸己

聽完《道德經》吟誦二羣李明老師的分享後,“不求諸人,反求諸己”這八個字從腦海裏冒出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都在努力尋求教育的最佳姿態,但這種姿態並不都呈現出優雅。面對班裏參差不齊的那些孩子,我們很容易給他們貼一個標籤,而大多數孩子要揹着這個標籤過一輩子。

我曾經也是一個被老師貼標籤的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曾經被老師認爲是一個“笨孩子”,不過倔強的我並沒有因爲“笨”而放棄自己,相反因爲笨,所以才更加努力,因爲笨,所以才笨鳥先飛。這樣的觀念一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我認爲自己定然不是那聰明之人,所以,凡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事實證明勤能補拙。不過“笨”這個標籤依然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縱使偶爾也有被老師稱讚“聰慧”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對曾經的那個“笨”有絲毫怠慢。直到今天,我也在想,支撐我的或許就是曾經的那個“笨”字吧,但這個字一直壓制在我心底,以至於從敢認爲自己還有一丁點優秀。我是一個揹負標籤的人,一旦被認定,今生無法擺脫。

在分享中,聽到學生家長對李明老師說,孩子遇到您這樣的老師,是他們的福報時,我深深地被觸動了。是呀!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作爲教育工作者,魏老師做到了,李明老師做到了,而對於我還在路上,我不排除曾經的自己也給孩子們貼過標籤,至少從今天起,我們應該擯棄分別心,給每個孩子以無限相信的可能,他們得到的笨就是老師無分別心的愛。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爲心”……其實,老子在《道德經》中一直在告訴我們:效法天地的人仁慈大愛,這便是道法自然。教育之道應該是對學生無分別心之道,李明老師所帶的班級在無分別心的情況下,孩子們全然逆襲,魏老師在無分別心的情況下,老師們全然逆襲。

因爲花期不同,才創造出四季美麗的風景,每一個孩子都是美景之一,春天的鮮豔明媚,夏天的映日荷花,秋天的雛菊綻放,冬天的臘梅盛開,這不就是最美的風景嗎?我們又何須執着於百花在同一時間開放呢?對於花期較長的孩子來說,李明老師做的是不斷鼓勵,通過調整自己,讓自己去適應學生,用經典的智慧去澆灌他們,讓他們一點一點發芽,一點一點啓智,從而實現全然逆襲。

你變了,世界就變了。如果你是陽光,你的世界就是陽光;如果你是陰涼,你是世界就是陰涼。對於孩子們李明老師給的是陽光,對於新入職的老師們,亦如此,未有分別心,何來不稱讚。我佩服李明老師對於新入職教師的引導,她用耐心和執着澆注一朵一朵花開,又有的美好,從李明老師最初的善念善願開始聚集。

今天的我,這一點做得依然很差,我完全做不到沒有分別心。我常常自詡是一個修行人,可是因爲個人偏見,一直拒絕教老師,因爲教老師挑戰性更大,如果把孩子們比作水的話,那麼老師就是一塊鋼,水可以隨着容器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而鋼則是百鍊不爲所動,可我沒有李明老師的耐心和執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帶領孩子們徜徉於知識的殿堂,智慧的海洋,同時也要帶領身邊的朋友、同事共同欣賞人生美麗的美景,也許這就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所謂一個人可以走得遠,一羣人才能走得久,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魏老師帶領八十一萬人共同欣賞《道德經》之風景,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做那袖手旁觀之人呢?

衆人皆知,美好的風景從來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在前行的路上不斷打磨自己,不求諸人,反求諸己,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

2020年12月2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