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羹饭

今日冬至,日始长。忌吵架。

一直和我住在一起的母亲,前几天回了老家。因为她要去完成一场对舟山人来说极为重要的祀祖仪式:“冬至羹饭”。

“做羹饭”是舟山人的传统习俗,各岛各地略有不同,主要有祭奠祖先的“清明羹饭”、祭奠神灵的“七月半羹饭”、祭奠亡亲的“丧葬羹饭”、祭奠节气的“冬至羹饭”以及农历年前夕的“送年羹饭”。

做“羹饭”的时候,准备一桌美味的饭菜是必不可少的。但时间上并不要求非在某一日,只要和既定的日子相差不远即可。

舟山的当家女人往往会选择一个家人都在的日子,这样祀祖结束,一桌饭菜不至于浪费,祖先的美好祝福被我们吃进肚里,也才能真正完成“羹饭”的使命。

我这次虽然没有跟着去,但对“冬至羹饭”的记忆却仍然很清晰。

冬至前一天大早,母亲会骑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赶去菜市场。平时不舍得买的鸡鹅,得买一些,不能让“那边”的祖先被人看不起;冬至时节的带鱼是最肥美的,当然价格也高,但这时候,她最多只是啧啧几声,捏起一条肥厚的,对着鱼贩说:“做冬至羹饭的,便宜嗫!”无论鱼贩答不答应,这道菜却总是要买的。

回了家,除了洗菜备菜,还需要把上一次“做羹饭”后收起来的蜡烛台和酒壶拿出来擦拭干净,小小的酒杯要准备12只,碗筷要用新的,也是12副。大桌子撑起来了,但凳子还不可以摆上。

等到菜上桌,要开始摆碗筷了。在小时候,这个工作是分配给我的。筷子要放在右手侧,米饭放在左手侧上方,酒杯则在左手侧下方。仔细一想,这是符合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的。只是每次摆的时候,我都要暗自祈祷祖先里没有左撇子。

下酒的工作给了哥哥。左手托着酒壶肚,右手抓住酒壶把手,每一个酒杯只倒三分满,一圈下来,壶里必须剩下一些,放在上首,可以随时“取用”。

桌面上的事情做完了,才能把凳子摆好,点上蜡烛。然后母亲举着香,从大门“迎客”。

这时候,其他人特别是小孩子需要退避,以免冲撞。等到各方“坐定”,家里人依次祭拜完,祖先就要“开吃”了。

席间也是不能看的。我和哥哥往往会躲在旁边的房间里,话也不敢大声说,害怕会如母亲告诫的,“魂灵”被带了去。一直等到香完全燃尽,母亲烧完经文,移开凳子,祖先们“散场”了,我们才敢出现。

然后,碗筷杯碟要全部洗一遍。这是小时候的我最不理解的一个环节。明明很干净不是吗?

母亲却说,吃过了,必须洗。哪里吃过了?明明还是满满一碗啊?

她一方面把祖先当成还在世的人来供奉,一方面又避着他们,害怕对生的人造成伤害。

我们却很高兴,对着一桌美食大快朵颐,才不会管是不是已经有“人”吃过一轮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