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志玲覺知生活】:敞開的心,真的更容易被欺負嗎?

在一週一次的成長課中,發現我們很多時候都在不停地做事,不斷的去達成目標,沒有去關注我們的內心,我們很多時候都把我們自己的心給丟了,所以會覺得莫名的失落,莫名的煩惱、焦躁,達成目標也只有短暫的滿足,馬上又會覺得不夠好,當我們和自己的心呆在一起時,就可以安在當下。

在分享這個星期發生的事情時,有人對自己和身邊人的健康非常的擔憂,因爲有一個親戚查出來是癌症晚期,想起了自己很小的時候,因爲母親的去世讓自己一直很害怕過馬路,眼前一直會浮現那些很恐懼的畫面。

  有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一見到婆婆就會覺得非常的煩躁,是他操縱了自己的老公,讓家裏遭遇了經濟危機。

    當我們沉侵在這個故事,不去面對內心那個我不夠好的痛時,就會找一些理由去推開這個痛,其實推開這個痛的時候也讓我們遠離了本質。當我們很焦躁的時候,就是把自己糾在故事裏,很受苦,當我們覺察到這個痛的時候,放下這個故事,不再糾結在問爲什麼會這樣,去走過程,深呼吸,放鬆,沉下去,跟這個痛呆在一起,痛就沉下來了,體驗到自己好糟糕,好沒用,然後那個信念就消融了,自己進入了平和、安寧。

有人問那們我們成長以後,面對自己的脆弱,跟孩子有什麼區別呢?是不是變得容易被人欺負了?

    孩子剛生下來時是喜樂,純粹的,當她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拒絕,被忽視,被批評,被指責,被恐嚇時,孩子受傷了,感到了傷痛,在受傷的感覺裏,心痛,很難受,於是她不喜歡這種感覺,她就會去想,我要如何避免受傷,她總結出來,表達需要—定會受傷,表達需要—是不好的,慢慢的孩子就會間接的表達,她就在想,有什麼樣的表現,會得到媽媽的表揚,於是學會了察言觀色,撒謊,就不會覺得受傷,感覺到安全。

    也會發展一系列的防禦機制,遠離傷痛,也遠離了本質的喜樂、智慧,愛,天賦,純粹。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張白紙,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沒有任何認知,總結一套防衛系統,孩子遇到傷痛時會覺得這個傷痛會把自己殺死,成人去感受那個傷痛時,知道傷痛不會把你殺死,只是一個能量,不好也不壞,連接到本質。既可以做成年人,既有的能力不會失去,依然會爲你所用!

    可以活出孩子的純粹,喜樂,智慧,開心,回到初心,赤子之心。穿過脆弱,去到本質,多了些莫名其妙的傻樂的時候,怎麼那麼好,一切都是剛剛好。

成長自己就像一顆種子,泡在水裏,今天去看好像還是那樣,明天看上去也沒什麼,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長出小嫩芽了,心靈成長需要一個過程,情緒的成長也需要一個過程,成長以後會發現,我們現在就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