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是高貴的根基

“水”是老子最喜歡的意象之一,在老子看來,水是天下至柔之物,也是天下最強大之物,所以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上善若水。”   

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的停歇;浪擊礁岩,縱然粉身碎骨也絕不退縮,一波一波前仆後繼,一浪一浪奮勇搏擊,終將岩石撞得千瘡百孔;崖頭滴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咬定目標,不驕不躁,硬是在頑石身上鑿出一個窟窿來,真可謂是“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強大者、權勢者、富貴者很少能善終,而那些甘於示弱的人,卻大多能夠安然度日。俗話說“舌柔在口,齒剛易落”,越是看上去柔弱的東西,在惡劣的條件下往往生存的能力越強,因爲柔弱使其具有韌性,使其不容易被輕易摧折。

老子所主張的柔弱是針對逞強的行爲提出來的,講的是逞強者剛愎自用、自以爲是,而世間的紛爭多半是由這種心理狀態和行爲所產生的。這樣看來,最能持久的東西,不是剛強者,反而是柔弱者,這也進一步揭示了一個道理:謙卑方是高貴的根基。

老子曾經舉過這樣兩個例子來說明高與低、謙卑與高貴的辯證關係,一個是“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爲所有生命的根源,就是因爲它肯讓自己處於低下的地方。另一個例子是“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孤家、寡人”這樣負面的稱謂,卻被高貴的王公貴族用來稱呼自己。

所以,老子得出一個結論:“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意思是謙卑是高貴的本源,處低方是登高的根基。


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處在多麼高的地位,都不能驕傲自大,許多時候,低頭看水反而更能將開闊的天空收入眼底。

站在山頂的人和處於山腳的人,在對方眼中同樣渺小。高高的山峯終於被一羣登山者踩在了腳下,極目四望,一切都離他們那麼遠。“你們看,山下的人就如螞蟻一般!”其中一人興奮地嚷着。“可是,他們也許根本就沒覺得山上有人。”一位同伴在一旁輕輕地說。大家霎時冷靜下來。的確,巍峨的只是腳下的山峯,我們還和過去一樣普通,並不因位置的升高而變得高大。

一個人的形象是否高大,並不在於他所處的位置,而在於他的人格、胸襟和修養。

我們揹負着尊嚴行走在世間起伏不定的道路上,除了必須時刻提防四周的危險外,還要時刻提醒自己:頭要低,腰須挺,謙卑做人更尊貴。


人類的智慧可以認識世間的萬事萬物,卻偏偏最難認識自己。因爲不認識自己,所以處在人生高位時,人往往容易飄飄然,甚至自命不凡;因爲不認識自己,所以性情狂妄;也正因爲不認識自己,更容易在成功的時候,在自己的強項上得意忘形,最後反而讓自己重重摔傷。

所以我們要學着像道家一樣做人,懂得低頭看水的道理,不論人生得失如何,不妨經常低頭審視一番,我們會發現其實人生的天地還有更寬廣的空間等待我們去開拓,這樣我們就不會自滿於小小的得失成就中。只有虛懷若谷,低下頭來才能真正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