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季 276|新教育,一場走心的教育

新教育,一場走心的教育

——讀朱永新《新教育年度主報告》之《新教育文庫總序》有感

翻開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年度主報告》(2003-2013)這本書,被總序深深打動。文章中朱老師筆下的每一個文字都落在我的心坎上,我不自覺地讀過一遍又一遍,字字敲打着我的心,朱永新的文字說出瞭如我一樣普通教師們的心聲——

新教育,讓我們有了新理想,新行動;新教育,讓我們由普通走向卓越;新教育,讓我們更好地成爲自己。

在“行動,就有收穫;堅持,纔有奇蹟”的號召下,我們用堅持、用行動改變着自己的行走軌跡,讓“新教育”一步一步走向“心教育”,潤澤着我們的生命。新教育,絕不是一場虛無縹緲的“走秀”,而是通過我們的行動,將一系列美好落地生根。

曾經,我也陷入過教育的泥淖。當我看到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和不合時宜時,除了鞭笞的痛快外,幾乎無能爲力。朱永新老師說:“對於中國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動與建設,只有行動與建設,纔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顛覆性的批判與重構。”對,與其斥責和鞭撻,不如行動與建設。對於教育,我們不能把“素質教育”口號喊的轟轟烈烈,卻把“應試教育”做得踏踏實實。教育,意味着民族的未來,我們的民族未來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不僅僅是高分數的孩子。現實中,人們雖然知道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依然不敢放手,素質教育好,又不敢全面行動。

可是,新教育不一樣,用十大行動踐行着素質教育的標準,十大行動全部指向“人”的教育。簡而言之,新教育就是素質教育,新教育就是真正的教育。新教育的實施,並不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反而更加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爲對於新教育來說,分數是額外的獎賞。

瞧!這是一種多麼美好、多麼理想的教育啊!理想學校、理想課程、理想教室、理想孩子、理想家長、理想老師……這一切,理想的讓人執着,美好的讓人陶醉!

到2020年,新教育已走過二十年曆程,遺憾的是我在2020年初才遇上新教育。不過只要遇上了,什麼時候都不晚,因爲遇見,就是一場慶典。

新教育的本質內涵是“以追尋理想的執着精神、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埋首耕耘成就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民族。”這正是每個教育人應有的擔當和追求的目標。

遇見新教育,也讓我遇上了新高度。思想的高度、教育理論的高度、卓越課程的高度、專業閱讀的高度、專業寫作的高度……有人說,那麼多高度,教育還能接地氣嗎?我的回答是:“能!”因爲新教育追求高度,但永遠不會高高在上,新教育培養卓越教師,更關注普通的教師,新教師讓普通老師也有了卓越的可能。

在我加入新教育的新網師一年以來,通過不斷閱讀,不斷寫作,自己也在閱讀與寫作中慢慢成長。一年後,被市教育局邀請做簡短的講座時,我彷彿在夢中,至今覺得不可思議。在之前,可以說我幾乎連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在教師這個崗位上,我是一顆不起眼的“小石頭”甚至“頑石”,哪裏還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有站在舞臺上的可能。

那一次講座,儘管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分鐘,但卻是迄今爲止,我站過的最大舞臺。更讓我不曾想到的是,我那平凡而又不起眼的故事也能收穫現場領導和老師們的五彩斑斕,那一次我還被評爲區域內的“榜樣教師”,我再一次確認,有行動,就有收穫。此時的我,收穫的不僅僅是一枚榮譽證書,這些真的是額外收穫,因爲在這之外,我更加收穫了一個有理想、有信念的自己。

理想,童年時期有過,但隨着現實生活一地雞毛的介入,理想逐漸離我遠去。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後的我,談起理想時,甚至連自己都覺得可笑。但在走進新教育以後,我又離理想越來越近了,我重新樹立了教育理想,並且爲之努力,用行動與堅持,一步一步靠近我的教育理想。

新教育始終敞開胸懷,永遠等待、擁抱理想主義者,而我很幸運。走進新教育,讓我也成爲一個幸寵兒,讓我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老師也擁有了一方屬於自己的晴空,這片晴空的蔚藍是我在新教育的指引下,用專業閱讀和專業寫作鑄造而成,新教育,讓我在理想中站立。

新教育不僅有理論體系,更注重行動,在十大行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不但讓孩子們成長起來,也讓我們的教育生活走向幸福完整。也正是我們新教育人把行動化作一塊塊磚石,鋪就一座通往彼岸的橋樑。

朱永新老師說:“新教育的彼岸是什麼樣子?我想,彼岸是一羣又一羣長大的孩子,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樂是有道德的。”

新教育,讓我們看到了作爲人的終極目標,新教育,不是“唯分數”的教育,而是對人的教育,是一場走心的教育。我始終堅信,只要登上了這條通往彼岸的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因爲:

行動,就有收穫。

堅持,纔有奇蹟!

2020年12月27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