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區讀書活動之十二——一字立骨法

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一字立骨法解讀文本,可以以少總多,以簡馭繁,高度概括文本的內涵,可以非常迅速的整體把握問題。

這樣集中精力理解一個字,用這“一字”帶動對全篇的理解,對於訓練歸納概括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很有幫助。

所謂“骨”即文本的主心骨,也可以稱爲一個文本之“本”(根本),可以指文本的主旨,或文本的主線,或作者的主意(主要意圖)。

寫作講究煉意立骨。

意不煉,不能深刻感人;骨不立,不能緊湊挺拔。煉意又立骨則意深而文俊。

一字立骨法,亦稱一字經緯法,本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技法,是寫作中的一種竅門。

猶如沙裏淘金,需要從大量的材料中概括出一個閃光的字眼,爲文本立骨,使人物的行動,故事的發展,敘述的展開,圍繞着這一個字,渾然一體,卓然挺立。

巧妙的運用一字立骨法,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把紛繁複雜的內容歸攏集中到焦點上,從而使文章線索明晰,結構縝密,主旨凝聚。

一字立骨,其實指的是經過高度濃縮的主旨線索,與傳統的詩眼文眼相近。

寫文章應當先立綱領,並以之作爲統帥全文的出發點和歸宿。

一字立骨的“一字”指凝結着文本立意的關鍵性的一個字。它是全文的精粹,主旨的濃縮;又是文本結構的據點,全文環之而開合變化,因之而一動萬隨。

因此這個詞或這個字就成了文本的綱,綱舉而目張,以簡而馭繁。

設置這樣“立骨”的字詞,需要把凝結着立意的字詞安排在最關鍵的層次。因爲一個文本,無論形式如何?千變萬化,在其縱橫交織的結構中,必然有各種力量交叉的中心環節,這就是着力點。也是一字立骨的設立之處。並且要使這個相同或相近的字詞反覆出現,形成“意”脈,不必處處求現,但要能“東雲出鱗,西雲露爪”,使人反覆揣摩。

一般情況下,一字立骨法適用於敘事性文本,尤其是長篇敘事行文本,要在較長的情節鏈中設置,並確定一些關節之處,使立意明而意脈通。

既然作者在寫作時常用一字立骨法謀篇佈局,精心經營,用心血融鑄成一篇美文,一首詩歌,一篇小說,這個字會在文本中時隱時現,似影似現,如水波盪漾,波光粼粼。

解讀則需“延波討源”,這時隱時現,似隱似現的一個字,發現作者構思行文的佳妙,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所表現的主旨。

當然也有作者在寫作時並沒有有意識的注意以一字立骨法,但只要是一個優秀的文本,經過我們的歸納,濃縮卻也能夠找到“立骨”之一字,進而迅速地從整體上把握文本。

小記:這個解讀方法真的是很神妙——一個文本,只用一個字來把它概括出來。這這個字還要能夠貫穿全文。

好像一個偵探在尋找線索,慢慢地追根溯源,一步一步得到真相。這樣的一個思考過程,我覺得很有意思。

好像在本文前面品析說的:讀教學最忌沒有整體觀,教師牽着學生枝枝節節隨文爬行,給人一種匍匐前行的痛苦感覺。——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這種痛苦的感覺,那簡直就是妙極了!一字立骨法應該就是其中的一個好辦法!

這個字是主旨線索。全文是圍繞着這個字展開的。這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一字立骨法如何操作呢?請聽下回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