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剛:胡適注我,抑或我注胡適?是也非也

唐德剛的《胡適雜憶》明顯是“胡適注我“,而非我注胡適,他借胡適表達的卻是唐德剛自己的觀點,非常明顯。

    二十世紀初,著名軍事家蔣百里先生曾寫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要梁啓超來作序推介。梁啓超欣然應允。而梁任公做學問卻是認真得很,那序文一下筆便就剎不住車了。待到寫就,回頭一看竟有數萬言之多,洋洋灑灑,與原書一樣長,難以印在書前。本是序文,卻倒成了東西文化比較的專著,只好獨立出版,書名便叫《清代學術概論》。到該書出版時,梁啓超卻要叫蔣百里來爲這“序”再寫一序,成爲出版界和書界的一段佳話。

    如今,蔣百里的那部《歐洲文藝復興史》已鮮爲人知,而梁啓超的那篇“序文”,即《清代學術概論》卻常被人提到。想來,那梁任公的名氣實在過大,掩住了蔣百里的名氣倒也不足爲怪。苦就苦了那蔣百里,好不容易寫了本書,想倚梁啓超這個大名人以自炫,到頭來卻讓梁任公來了個喧賓奪主、反客爲主。一開始,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而唐德剛也搞了一個這樣的“烏龍“,傳記文學老闆本來打算出版唐德剛主持和採訪的《胡適口述自傳》,讓唐德剛給寫個序,結果唐德剛寫嗨了,洋洋灑灑寫了個十幾萬字的序,比原書還長自然無法作序,於是索性單獨成一書出版,於是有了《胡適雜憶》一書,按慣例得讓胡適老先生反爲他作序,可是也沒法把老胡適從棺材板裏叫起來,於是只好把這差事交給了周策縱和夏志清,他們倆就順水人情,把唐德剛好好地一邊揶揄一邊玩笑地吹捧了一番,不過唐德剛實在是有才氣,也有想法,也有張大嘴敢說能說,絲毫沒有冬烘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