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語》(17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譯文】孔子只用(有一個魚鉤)的釣竿釣魚,而不用(有許多魚鉤的)大繩釣魚。只射飛鳥,不射巢中歇宿的鳥。

孔子的時代,狩獵技術比現在差多了,自然資源卻比現代好多了。而孔子已經有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實屬難得。

看看現在,由於貪慾,許多物種被人類滅絕了。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人與和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理念,後人也多有宣傳,卻沒有形成普遍的共識,只在少數人中實行,原因何在?

從歷史的角度看,以往科學技術的限制,人類對大自然的索取還沒那麼嚴重。到了近代,技術發展了,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傷害,引發了生態災難,讓有識之士認識到了嚴重性,大力宣傳之下,各級政府採取了有力措施,才讓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另外一方面,孔子的行爲也反映了他的仁德之心,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