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三)

今天我们对购买高收益产品会面临什么风险做个总结。

第一个风险就是自家的项目烂了的风险。现在有一些大型的财富公司,百分之八十九十都是为自己集团内的项目在做融资,也就是自融。他们把通过高收益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借给了集团另外板块里面的其他公司去做并购,去做项目开发等等。一旦项目失败了,那么就烂在这个资金池里了。当积累了五年、十年之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个资金池里面累积了多少的烂账。所以当自家项目失败了,就要不断地往这个资金池里去补钱,也就是要不断的大规模的募集资金。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头部的财富公司,疫情期间,动不动说本月又募集了多少个亿,几百个亿。投资人要思考,这些钱投向哪里了呢?真的是去投了所谓的欣欣向荣的项目了呢,还是用来填过往的财务黑洞了呢?现在是资产荒,如果你募集了几百亿的资金,你真该慌,因为要找到好项目,目前在中国对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个财富机构本身专业不足,资金被骗的风险。在去年就发生过财富机构资金被骗的案例。

第三个风险就是同一个主体在不同的产品中间,它承担的兑付义务不同的一个风险。

上次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无论是恒大还是其他的房地产企业,它在银行所承担的兑付义务,跟金交所产品所承担的兑付义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极端的风险事件发生的时候,你会发现同样是这家地产公司或者是这个融资主体倒闭了,当有一群债主去维权,去清偿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你前面排着源源不断的人,等轮到你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剩下什么可以兑付给你的资产了。

第四个风险疫情期间经济增长放缓,普遍出现了公司大面积违约的现象。在经济放缓的宏观周期下的违约风险一定大大高过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风险。

第五个风险就是做最后一批退出人的风险。资金池能够维持高收益的兑付,就是一个借新还旧击鼓传花的游戏。当没有人再接你花的时候,你就成了爆雷的对象了。

在做任何一个投资之前,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我愿意拿多少风险去换多少收益,这个投资投出去有可能是亏钱的,那么亏多少钱我是能接受呢?收益和风险就像一枚硬币,少了哪一面都不是完整的硬币。

谈了这么多感性的东西,今天我想理性的为大家算一个简单的账,让大家进步认识高收益固收产品的风险。

你用一百万的本金,去买银行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工农中建的利息已经很低了。京东上面有一些城商行的大额存单利息还是比较高的,取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值,就四点八。也就说一百万存在银行的话,无风险的基本上可以拿到四万八千块钱的利息。

如果去买信托,目前信托公司的收益率一般在七点五到八之间。超过百分之八以上收益的信托产品的确不太多。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这些高收益的信托公司,看看它有多少爆雷的劣迹在前面。所以买信托一百万,你也就多赚两到三个点。

如果去买私募的固收产品的话,利息可以到百分之八、百分之九。比在银行多赚四个点,也就多赚四万块钱。

到金交所去买,百分之十的收益。只多赚了五万块钱。可是为了多赚这五万块钱,你冒的是这一百万本金可能就没有了的风险。所以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啊。

如果在正常的思维下,有人跟你说,你把一百万给我,还不还不知道,但是如果我还你的话呢,我给你多贴五万块钱。你一定说我不干,对吧?

但是在现实的场景里面,当你买高收益固收,你从银行跑到信托,再跑到私募,然后跑到金交所,你实际上就是在做这样的一个很不值得的一个交易。你所承担的风险是远远大过你能获得的利益的。这就是以小博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撤离这个阵地,出现了很多的爆雷、踩雷,有被动的离开的,有主动的离开的,那么你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你继续坚守在这块浮冰上,是否还能支撑到你上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