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经典,从骨子里提升自己素养

语文教学的艺术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引领和唤醒。课本上的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或是感悟睿智哲思,或是高歌爱国情怀,或是感恩孝亲之情,体现着人性的精神光辉。浸润经典,使学生用心体悟、涵养性情,从骨子里提升自己素养。

例如,在讲授《项羽之死》时,可以设置思考题:“虽然项羽失败了,但司马迁依然将他列入了帝王所在的《本纪》,司马迁为何如此偏爱他?”提醒学生,让他们结合之前学过的《鸿门宴》让学生分组展开热烈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然后在班级里分享自己的观点。

最后小结:司马迁的英雄观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之所以欣赏项羽,是因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二者都有高贵的灵魂。司马迁的‘生’不是苟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再创;项羽的‘死’也不是英雄的谢幕,而是精神的永生!然而站在历史的角度,项羽的确自矜功伐、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但又不能正确的归因,最终放弃东渡乌江仍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最终自刎乌江。被围垓下时依然自我表演式的东城快战,不过这才是勇武的西楚霸王,那气势哪像被困将死之人,俨然一个睥睨世界的英雄!

各种因素决定了他只能成就一番霸业,而不是帝业!然而站在人性的角度,项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他率真,他坦荡,不欺诈,他重情重义,具有君子的美好品德与风范,这正是他的君子之风度!成就世人眼里的“本色英雄”!

准备周日让学生写成一篇文章来沉淀一下自己学习《项羽之死》和《鸿门宴》两篇文章后的收获。可以从自己对项羽的一些看法,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司马迁对项羽态度等等。其实他对项羽也有“客观”的评价:太史公曰:(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矜: 夸耀。功伐:功勋。 奋:逞弄。谓:以为。力征:武力征伐。经营:整顿,统治。东城: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寤:通“悟”。乃: 却,反。引:援引。这里有借口、推托的意思。天亡我:天要使我灭亡。这两句是项羽自杀前说的话。“岂不……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吗!”反诘句,用否定来表示肯定的语气。

另外可以补充素材: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对项羽的评价——杜牧、李清照、王安石、毛泽东等人对项羽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对项羽有不同的评价。其实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和他们本人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影响客观确实不容易,大都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最后把优秀作品贴在墙上供大家学习。

浸润经典,以日以年,从骨子里提升彼此素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