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读后感

文/文心拾年

有简友说中国文学史上被低估了的作家有张贤亮、阎连科、陈忠实。并推荐了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受活》和张贤亮的《我的菩提树》。

在这里要感谢这位前辈,让我这个最近读不进书的半吊子文学爱好者有了一点好奇。为了满足这点儿好奇,周末去了一趟图书馆。

结果却因为那天去的人非常多,书架上已经空了很多,我按照索引找到了位置,却没有书。只好作罢,哪天在非周末时间来应该好找些。

无意中看到了《家风》这本书,我从书架上把它抽出来,随手翻了几页。文章以唠家常的方式展开叙述,语言朴实,娓娓道来,就像邻家老奶奶讲故事一样,平淡中又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我一口气读了十几页,腿有些酸了,于是走到窗边的空沙发上坐下,贪婪地读了起来。要不是有个中学生模样的小朋友过来找水杯打断了我,我都没发觉天已经快黑了。

不行,得赶紧回去了,于是又从书架上找了几本看上去不错的书,办好借书手续回家了。

晚上打发孩子们都睡了,我一个人捧着这本书看到夜里12点多。

关了灯,不由得感慨:上一次因为看书熬夜还是刚到上海那会儿吧,那时智能手机还没面世,宿舍旁边有图书馆还有书局,买书借书都可以,一到休息时间,就和同事兼老乡的丽娟约着去借书,然后猫到宿舍一看起来就是不分昼夜。

俩人都不愿中断自己的,连吃饭都是艰难的决定,要么俩人同时放下书一起去食堂吃,要么就是俩人轮流去打饭回宿舍吃,后来干脆买点零食代替了吃饭。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还是蛮开心的!

这本《家风》以一个百岁老人杨柳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伪满洲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文件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经历,从“乱”讲到“穷”,再讲到“家”。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立体场景,让你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她一直坚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原则,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历尽苦难,把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培养成为英雄、国家干部。她的儿孙们家风纯正、和睦共处,积极向上,都为社会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

作者在在立家训、正家风上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优良传承,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心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家族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即便三儿子中水犯了错误被双规后她依然没有失去希望,教育他要勇于承担、尽力弥补。

作者很好地践行了修身、平家这两件事儿,以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念稳固这个大家族的根基,以家风、家训为指导,使得整个家族互相扶持、枝繁叶茂。

这本书最给打动我的地方,是作者和大孙媳妇儿心茹感化孙女立梅的那一段,老太太说得对一个女人旺三代,立梅她娘杏花从小骄纵立梅,在立梅犯错之后不但不积极引导,还破马张飞地不顾立梅死活。这时作者和心茹俩人收留了立梅并慢慢引导,最后终于使立梅走上了正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最让我警醒的地方,是作者三儿子中水的结局。俗话说三岁看老,从小中水喜欢投机,爱耍小聪明。为此作者一直感到不安,屡屡教诲中水要踏实规矩。

在作者的警戒下中水确实规矩地为人民服务,可能是因为骨子里的不安分吧,最终一步走错误了终身。

最后,老太太在反思俩儿子之间的不同时,说了一番话:早先,俺家有两个界壁儿(邻居),一个樊家,一个张家。樊家为人忠厚,张家好投机取巧。那时中河(忠厚的二儿子)到樊家玩儿,中水(三儿子)上张家玩儿。俺年轻不懂事啊,也没拦着中水。寻思寻思,这也许是一个原因吧!

由此可见,身边的玩伴和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很大的。结合自家情况,以前我认为干涉孩子到哪儿玩、跟谁玩儿太过专制,现在想想也要留意了啊!

总体来说,这本书贴近生活,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哲学。书中百年积淀的思索和酸甜苦辣凝成的家训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愿你我都能引领出一个风清人正、长盛不衰的门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