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与通透

谈谈《把自己作为方法》一书中讲到的深刻与通透对我的启发。

1.深刻

项飙说,深刻是一种理解,不仅是对一个现象做出了很精确的把握,同时也理解了其他理解的不足,让你学会今后在理解类似的事情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方法。“深刻”是多重的主体间,和调查对象之间,和其他人、和权力的关系,也是一个网状的生态,要把自己放在知识生产的体系里,才有这种深刻性。深刻不能靠推演出来,它是生态性、多样性的,必须要靠浸透。

我理解,这种深刻源于自身渊博的知识、对生活的细微体察和分析性的反思。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在学习战略全局的指导规律的论述中,一口气列举了战略问题所要照顾到的39个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这种深刻——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若用心学习、思考、体察、反思,是可以精通的。

革命战争胜利靠智勇双全的将军——这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当下呢?我们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恐怕要把自己作为方法,把自己身边的事情讲清楚,然后把要研究的事情讲清楚,先问出精准的好问题,再用实证的能力解决它。

而这种能力——源于本书中的讲的这种“深刻”。

2.通透

吴琦在对话中问到: 说一个人说得“透彻”,或者活得通透,我觉得这些概念背后都有一种倾向,好像我看得足够多足够清楚了,于是我什么都不在乎,结果要么是尽情的放纵,要么是彻底的虚无,从我的角度,或者是我的年纪,还不能完全体认这样的感觉,总觉得事情还能改变,不知您现在是什么态度?

项飙回答说:那种通透是不成立的,如果这样的话,世界就不改变了,历史就是静止的。事实上世界一直都在变,通透的人怎么去解释这个变?如果说一切都是随机的不可言说的,那是反历史的。深刻是从网状知识结构中来的,而那种犬儒式投降式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买完菜、做完饭,其他什么都不管,只是消极地用最小耗能法去应对,生命也可以维持下去,但就停止思考了。那就把生命的活的网变成一个死的点。

书中讲到了作者的舅舅,可以算是现代“乡绅”,他非常辛勤地工作,大脑里面充满这么丰富的知识,对生活有那么细致的观察,他似乎知道温州的一切是怎么构成的,表达也非常生动,比如从亲戚里的某个人、饭桌上的一道莱,立刻扯出一个故事或知识的网络。

舅舅的通透来自他生活的质感和底气。

我过去认为,通透就是看得透想得明白,过自己的生活,并且认为这种人才是大彻大悟的明白人。

看到这里,我理解,通透,是看明白后仍然躬身入局。

比如,在孩子培养上大家都是考虑对教育投入,到大城市,有高工资OK。这是个物质化的过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人本身的再生产需求?

就好像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社会结构,重塑了社会关系网络,每个人作为社会网络上的一个结点,你的活跃度、联结度、使用度可能才是你的价值体现了。

当下所谓知识,是不是变成对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有根有据的了解?

未来已来,保持我们的思考力,要让思想有机——有机就是思想和现实经验对的上号,一切思想都来自经验。

这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要做好是需要训练的。

经常训练可以养成观察的精准性、快速的推理、看出破绽,从这里开始去观察,去沉淀,慢慢沉淀出底气。让自己成为方法。

这本书值得一读。对于书中有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必赞同,但一定会有你自己的收获。

(摘自木头花开公众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