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2,“问题解决”读书记录2

“问题解决”读书记录2

  问题解决包括了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问题解决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中间操作,寻找有效手段缩小问题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

  问题解决需要经过四个步骤: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检查。可以发现,这四个步骤同昨天记录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反思是一样的意思,只是语言表达不同而已。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知道,需要小学生解决的 问题一般都是直接给出的,不需要孩子经历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这个步骤。都是只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这几步。

  这就好比以往的“应用题”,大都是直接给出具体的问题,有明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属于本书上说的“良构问题”。以往的教学,应用题教学会单独成一个章节,并且会分类。比如:按照数量关系的繁简分为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三步应用题、多步应用题)以及典型性应用题(相遇问题、追击问题、工程问题)会让孩子记住各种典型应用题的解法以及解题技能。

当时,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比如:相遇问题,孩子们能记住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而且经过多次练习以后,会记住解题的套路,甚至记住第一步用什么法,第二步用什么法,第三步用什么法。由于长时间都是这种类型的练习,会让孩子形成思维定式。甚至不用思考就能解答出来。因此,也就没有了最最关键的一步——分析问题。

对于这类的套用公式、死记硬背、形式机械的问题,固然有常规应用题的不到之处。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与老师的教学实施不当有关。因此,课程改革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说法,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应用题”,期待着能改善孩子们套用公式、死记硬背、形式机械的弊端。

不过,当下的教学依然会出现上述情况。这种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呢?最大的缘由是每个班的孩子都是有差异的,学优生能分析问题,能提炼出数量关系,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而学困生无法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多次之后,他们往往会记住了解决问题形式上技巧。或者说是,教师让他强行记住了这些技巧。因此,不可避免的又出现了套用公式、死记硬背、形式机械的弊端。其实,最最真实的缘由就是“分数”也。

当然,我们都知道,最最理想的情形是下面这样子描述的。问题解决的核心不是各种特殊解题方法或者技能,而是一些通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不过,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我们长时间的逐步的去实现。先要发展孩子的解答技巧,能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考试时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再次要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把一个个单独的问题形成一个序列来思考,面对着不同的问题,能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自己解题的分析经验;最后要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情感,帮助孩子建立探索问题的自信,乐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